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試録的意思、試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試録的解釋

明 清 時,将鄉試、會試中試的舉子姓名籍貫名次及其文章彙集刊刻成冊,名曰試錄。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試錄》:“試録自 宋 崇寧 中 霍端友 榜始。”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筆·試錄原始》:“國家科場揭曉後,有試録頒行天下,其制始于 唐 宋 , 唐 稱進士登科記, 宋 稱進士小録,其實一也。” 清 翟灏 《通俗編·仕進》:“試録: 黃佐 《翰林記》:‘ 洪武 甲子鄉試,乙丑會試,初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試士之題,及中選者之名第、籍貫、經書而已,未録士子之文為程式也。次科戊辰,始録呈文,自是以為定式。’按,《唐會要》:‘ 大中 十年,禮部侍郎 鄭顯 進諸家科目十二卷,勅自今以後,放榜訖,寫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編次。’則 宋 以前,非不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試録(試錄)是漢語曆史詞彙,現多寫作“試錄”,特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記錄考生信息與成績的官方文書。以下為詳細釋義及文獻依據:

一、名詞釋義

  1. 科舉考試檔案

    指明清時期鄉試、會試後刊印的考生名冊,包含中式者姓名、籍貫、名次及優秀答卷。如《明史·選舉志》載:“試録進呈後,方題請給冠帶。”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6頁。

  2. 考試記錄憑證

    作為考生登科及任職的官方證明文件。清代《欽定科場條例》規定:“新中舉人憑試録赴禮部投供,以憑铨選。”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467頁。

二、動詞釋義(古義)

記錄考試結果

《宋史·職官志》提及:“禮部掌試録貢籍”,此處指登記考試名冊的職能。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6頁。

三、相關延伸

參見:

  1. 試卷:科舉考生答題卷宗
  2. 金榜:殿試後公布的最終錄取名單

    術語關聯依據:《中國科舉制度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網絡擴展解釋

“試録”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與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試録指明清時期鄉試、會試結束後,官方将中試舉子的姓名、籍貫、名次及其優秀文章彙編刊刻成冊的文獻。這類冊子既是科舉結果的公示,也為後續考生提供範文參考。

2.曆史沿革

3.内容與作用

4.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試探、探聽”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字形相近的詞彙混淆。建議以科舉術語的釋義為主。

“試録”的核心含義聚焦于科舉文獻,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戒庵老人漫筆》《水東日記》等明代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浪掀天寶賮朝化晨炊星飯赤誠相待出生地打喜第二産業鬥碁二六翻手是雨,合手是雲扶持甫能官逋官媒歸安呼吸之間兼總郊扉機舂金房苛捐雜稅懬廢狂厲拉下馬掠拷靈虛殿溜浄龍壁率筆麥門冬麻錢侔狀牽強青祥勤恁秋吟容量入說飒爽英姿商湯折斤鬥生口聖期沈雲十常侍師德十六字訣士徒實物地租失陷塌岸梯媒惕息投迹無般不識挦章扯句霄旰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