崄远的意思、崄远的详细解释
崄远的解释
险阻僻远。《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白兰 地既嶮远,又土俗懦弱,易为控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 东坡 云:‘ 蜀 青城山 老人村 有五世孙者,道极嶮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词语分解
- 崄的解释 崄 (嶮) ǎ 古同“险”。 高峻的样子。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 远的解释 远 (遠) ǎ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关系疏,不亲密
专业解析
“崄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地势险峻且路途遥远。以下是其详细解释,结合权威词典和古籍例证:
一、核心释义
“崄远”指道路艰险而漫长,地理环境险恶且距离遥远。它强调行路或所处环境的双重困难:既有地形上的危险(崎岖、陡峭、难行),又有空间上的阻隔(距离长、地处偏僻)。该词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和古典韵味。
二、结构分析
- 崄 (xiǎn): 通“险”,意为高峻、险要、危险。本义指地势不平,引申为艰险、危难。《说文解字》释“崄”为“阻难也”,《玉篇》释为“高也”。
- 远 (yuǎn): 指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大,与“近”相对。此处主要指空间距离遥远。
二字组合,“崄远”将地理环境的险恶与空间距离的遥远融为一体,形象地描绘出行路艰难或地处偏隅的状态。
三、古籍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用于描述边疆、关塞或征途:
- 《后汉书·班超传》: “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庶几张骞弃身旷野。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臣超母子,得蒙生还,复睹阙庭,诚欢诚喜。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故敢昧死陈愚,惟陛下留神省察。臣窃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愿下臣章,参考行事。诚有万分,死复何恨?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臣超幸得微躯,备位将帅,承蒙威灵,遂谷吉之节,庶几乎张骞弃身旷野。昔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前代议者皆曰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葱领可通,葱领通则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愿下臣章,参考行事。诚有万分,死复何恨?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 其中班超虽未直接使用“崄远”一词,但其描述的“奉使绝域,备遭艰厄”、“孤守疏勒”等情境,正是“崄远”的生动写照,后世常引此背景诠释该词。
- 《水经注》: 郦道元在描述某些关隘、山路时,常用类似“崄远”的意境。如描绘栈道、峡谷之险峻难行,结合其地处偏远,即符合“崄远”之义。
四、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崄远”使用频率较低,属于书面语和文言语汇。它主要用于:
- 描述偏远险要之地(如边疆哨所、深山村落)。
- 形容旅途的艰辛漫长(多用于文学性描述)。
- 比喻追求目标过程的艰难曲折。
参考资料依据: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对“崄”和“远”的释义及合成词逻辑。
- 古籍背景与用例:《后汉书》 (范晔著,中华书局点校本) 中班超经营西域的相关记载,是理解“崄远”历史语境的关键;《水经注》 (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本,中华书局出版) 对山川险阻的地理描述提供了佐证。
- 字形字义溯源:《说文解字》 (许慎著,中华书局影印本) 对“崄”(险)的本义解释;《玉篇》 (顾野王著,中华书局校释本) 对“崄”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崄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ǎn yuǎn(注音:ㄒㄧㄢˇ ㄧㄨㄢˇ),其核心含义为“险阻僻远”,多用于描述地理环境的艰险偏远。
具体解释与用例:
-
词义解析
- 崄:通“险”,指地势险峻、难以通行;
- 远:指地理位置偏僻、距离遥远。
组合后强调某地兼具险要和偏远的特点,常形容边疆、山区等难以到达的区域。
-
古籍例证
- 《宋书·鲜卑吐谷浑传》提到“白兰地既嶮远”,指白兰地区(今青海一带)地势险要且地处边远,易于控制。
-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记载蜀地青城山老人村“道极嶮远”,描述当地山路险阻、位置偏远,村民因环境封闭而长寿。
补充说明:
- 字形注意:“崄”是“险”的异体字,现代汉语中多用“险远”替代,但古籍中仍保留原写法。
- 现代使用:该词现已较少使用,多见于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地理与文化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盎盂相击宝赤刀别曲並蒂蓮裁缝财賮晁补之承禀扯首嗤笑出内之吝从行大坡钉明釭斗鸡走狗尔格发电封箱風衍坟史诰授宫梅輷然胡梯见噎废食剪纸片蛟色积瘁激进派劲质辑要克尽厥职老莱服连廊鸾凤友买售旄头逆雏蹒跚疲劳披图欺君罔上清流起首泣愬群生人彝柔复沙濑商算烧夷水渰蓝桥束薪逃债台团行罔惑文道我思小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