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山西高原 與 河北平原 間。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北起 拒馬河 谷,南至 晉 豫 邊境 黃河 沿岸。西緩東陡,受河流切割,多橫谷,為東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陘”之稱。 陳毅 《送沉張諸君赴延安》詩:“ 太行山 上辭殘雪, 延安 城頭望柳青。”
太行山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标志和文化象征,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一、地理特征 太行山脈橫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約400公裡,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也是中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标志。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支脈五台山達3061米,形成斷崖絕壁的壯麗景觀,古人稱其為"天下之脊"。
二、地質形成 約2.5億年前的燕山運動塑造了太行山雛形,隨後的喜馬拉雅運動(約6500萬年前)使其進一步擡升。山脈地層垂直分布顯著,包含變質岩、石灰岩、煤層等六大地質層,記錄着地球演變的史詩。
三、曆史地位
四、生态價值 作為華北平原生态屏障,阻擋西北寒流,孕育海河、滹沱河等水系,年降水量約534毫米,形成獨特的森林草原過渡帶。2017年被列入世界遺産預備名錄,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名稱考源 "太"意為宏大,"行"指綿延的山系走向,古稱五行山、王母山。其命名直接關聯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稱謂,印證"山河表裡"的地理格局。
太行山是中國北方的一座山脈,位于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這座山脈長約500公裡,東西寬約150-200公裡,是中國北方地區最長、最寬的山脈之一。
太行山的部首是山字旁(山),總共有8個筆畫。
太行山的名字來源于地理情況和曆史文化背景。太行山地勢險峻,山高峽深,同時也是黃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太行河的發祥地。這座山脈在中國的軍事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因為其地勢複雜,曾經是抵禦外敵入侵的重要屏障。
太行山的繁體字為「太行山」。
太行山在古代寫法中有多種表現形式。其中一種是「太行山」,另一種是「太陽山」,還有一種是「太巷山」。這些寫法都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出現過。
1. 我們計劃明年夏天去太行山徒步旅行。
2. 太行山是中國的重要自然景觀之一。
1. 太行山脈
2. 太行河
3. 太行地區
黃山、華山、嵩山。
長白山、泰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