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蘿蔓的意思、蘿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蘿蔓的解釋

松蘿的藤蔓。喻攀附。 南朝 宋 謝靈運 《嶺表賦》:“蘿蔓絶攀,苔衣流滑。” 唐 韓愈 《楸樹》詩之二:“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折齒》:“但蜂媒有意桃花,我就訂鶯期引扳蘿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蘿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本義

蘿蔓指松蘿科植物的藤蔓,常見别名包括女蘿、龍須草、金錢草等。這類植物多生長于深山老樹枝幹或高山岩石上,呈懸垂絲狀,枝條分叉細密,具有藥用價值(如抗菌、清肝解毒)。例如:“池畔山岩重疊,藤蘿蔓挂”中的描述即體現其自然形态。

二、文學比喻義

在古詩文中,蘿蔓常被用作攀附的象征:

  1. 依附關系:如南朝謝靈運《嶺表賦》“蘿蔓絶攀,苔衣流滑”,以藤蔓難以攀附暗喻人際依附的脆弱性。
  2. 獨立反襯:唐代韓愈《楸樹》詩“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通過對比樹木的直立與藤蔓的纏繞,強調獨立品格。

三、其他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語境中,“蘿蔓”可能指蔬菜品種(如“紅蘿蔓莴苣”),或引申為事物快速擴張(如成語“蘿蔓”比喻無度蔓延),但後者使用頻率較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植物特性,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蘿蔓的意思

《蘿蔓》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植物的生長方式,表示藤蔓蔓延、攀附生長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蘿蔓》由“艹”、“口”和“木”三個部首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蘿蔓》這個詞來源于植物蘿蔔藤和葡萄藤的生長方式,形容植物攀附延伸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蘿蔓的寫法為「蘿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描述筆畫的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蘿蔓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蘿萬」,其中「蘿」為植物名,也指藤蔓;「萬」則表示遍布、衆多之意,這個字形描述了植物紛紛蔓延的細膩形态。

例句

花圃裡的藤蔓一片茂密,像一條條細細的蘿蔓。

組詞

蘿蔔藤、葡萄藤、蔓延、藤蔓、糾纏

近義詞

爬藤、攀藤、蔓生、攀援

反義詞

直立、豎立、高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