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誡教導。《三國志·魏志·趙王幹傳》:“ 青龍 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奏,賜璽書誡誨之。”
“誡誨”的漢語詞典釋義
“誡誨”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誡”和“誨”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側重于告誡、教導,帶有規勸、警示以期使人改正或避免錯誤、明白事理的意味。
單字本義解析:
合成詞釋義: 将“誡”與“誨”結合,“誡誨”一詞強調在教導、誘導的過程中,同時包含告誡、警示的成分。它不僅僅是一般的教導,更側重于對可能存在的錯誤、過失或潛在危險進行指正和預防性的教育,目的是使人醒悟、改正或避免犯錯,走向正确的方向。其語義重心在于通過言語進行規勸性的教導。
權威詞典釋義與例證: 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的釋義:
誡誨: 告誡教導。 例證:《後漢書·鄧骘傳》:“常母子兄弟内相敕厲,冀以端悫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刻骨定分,有死無二。終不敢橫受爵士,以增罪累。惶窘征營,昧死陳乞。” 李賢 注引《袁宏紀》:“上疏自陳曰:‘……伏惟和熹皇後聖善之德,為漢文母。兄弟忠孝,同心憂國,宗廟有主,王室是賴。功成身退,讓國遜位,歷世外戚,無與為比。當享積善履謙之祐,而橫為宮人單辭所陷。利口傾險,反亂國家,罪無申證,獄不訊鞫,遂令騭等罹此酷濫。一門七人,并不以命,屍骸流離,怨魂不反。逆天感人,率土喪氣。宜收還冢次,寵樹遺孤,奉承血祀,以謝亡靈。臣騭家屬雖蒙赦令,獨無愆尤,複見攻發,歸惡無辜,殘骸非命。誠恐違和熹皇後賜選入掖庭之制,違先帝營陵之令。謹冒死上聞,乞詣獄驗視,惟陛下省察。’太後聞之,乃貶逐鄉裡,而深加誡誨焉。” 此例中,“深加誡誨”即指(太後)對鄧骘等人進行了深刻的告誡和教導(盡管是貶逐後,仍帶有訓誡之意)。
“誡誨”意指通過言語進行的、帶有告誡和警示性質的教導,目的是使人認識錯誤、避免過失、明白道理并遵循正道。它融合了“誡”的約束規勸與“誨”的教導啟發雙重含義。
“誡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誡誨”意為告誡教導,由“誡”(警告、勸誡)和“誨”(教導、教誨)兩字組合而成,強調通過訓誡的方式進行教育。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趙王幹傳》:“青龍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奏,賜璽書誡誨之。”。此處指皇帝通過書面形式對趙王幹的行為進行訓誡教導,體現其正式性和權威性。
“教誨”泛指一般的教導,側重知識或道理的傳授;而“誡誨”更強調對錯誤行為的告誡與引導。
“誡誨”是結合告誡與教導的雙重含義,常用于嚴肅場合或曆史文獻中,體現權威性與規範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三國志》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寶玉背後備說瘭疽茶茗長性朝拱承蕚尺土充粹戴月披星澹灔悼懾吊場滴翠底帳封志腐鮑耕翻供祀鈎連怳惑化生毀車殺馬谏官結聯進功徑緻記珠裾狀下擺款目鍊軌埋兒痝雜沒是哏美蔭難挨年根兒碾玉作孽苗驽頑胚盤朋嘯漂齧漆瘡啓佑熱功當量熱呓射禦水沉書幾庶孫死難探本窮源韬照酴酥文景午梵閑悠悠谿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