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诒的意思、相诒的詳細解釋
相诒的解釋
互相欺騙。 漢 徐幹 《中論·考僞》:“其流于世也,至於父盜子名,兄竊弟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詞語分解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 诒的解釋 诒 (詒) í 傳給:诒訓。 贈與,給與:“诒爾多福。” 诒 (詒) à 欺詐:骨肉相诒。诒騙。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相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圍繞"欺騙"或"欺詐"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
互相欺騙:
- 這是"相诋"最直接和常見的含義。"相"表示彼此、互相,"诒"(yí)在此語境下通"贻"或"绐",意為欺騙、欺詐。因此,"相诋"指雙方或多方之間互相進行欺騙、欺詐的行為或狀态。
- 來源例證: 《列子·黃帝》中提到:"既而狎侮欺诒,擋㧙挨抌,亡所不為。" 此處的"欺诒"即欺騙之意,體現了"诒"的欺騙義項。雖然此例是"欺诋",但"诋"的欺騙義是明确的。結合"相"字,構成互相欺騙之意。[參考《漢語大詞典》"诒"字條釋義]
- 權威鍊接: 漢語大詞典 (可查詢權威詞典數據庫,如 漢典 zdic.net 或 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對"诒"字的解釋,通常會引用古籍例證說明其欺騙義)
-
欺詐、欺騙(泛指):
- 雖然"相"字有互相之意,但在一些語境中,"相诋"也可能側重指一方對另一方的欺詐行為,或泛指欺詐、欺騙這種行為本身。
- 來源例證: "诒"字本身在古漢語中就常表示欺騙。如《說文解字》對"诒"的解釋雖側重"贈與"(此義後寫作"贻"),但在實際古籍應用中,"诒"表欺騙的用法非常普遍。例如《楚辭·離騷》:"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餘既不難夫離别兮,傷靈修之數化...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诼謂餘以善淫...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餘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相诋",但"後悔遁而有他"、"謠诼"等均涉及欺騙背信,體現了"诋"(欺騙)在描述人際關系中的運用。[參考《說文解字》及《楚辭》相關研究]
- 權威鍊接: 說文解字 (可訪問 漢典 zdic.net 或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查詢《說文解字》原文及注解)
"相诋"是一個古語詞,其核心意思是互相欺騙或泛指欺詐、欺騙。它由表示"互相"的"相"和表示"欺騙"的"诒"(通"贻"、"绐")組合而成。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掌握"诒"在古代表示"欺騙"的用法。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讀古籍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
“相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相诒”指互相欺騙,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欺詐行為,尤其強調親密關系(如親屬、朋友)之間的不信任狀态。例如漢代徐幹《中論·考僞》中描述:“骨肉相詒,朋友相詐”,即用該詞批判社會道德淪喪的現象。
二、字形與讀音
- 結構:由“相”(相互)和“诒”組成,其中“诒”為多音字:
- 讀yí 時表示“傳給、贈與”,如《詩經》中“诒爾多福”;
- 讀dài 時特指“欺詐”,如“骨肉相诒”。
- “相诒”中的發音:根據《中論》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此處“诒”應取dài 音。
三、古典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批判性語境,如:
“父盜子名,兄竊弟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漢·徐幹)
通過親屬間的欺騙,揭示人性虛僞面。
四、現代使用提示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言解析或曆史文本研究中。需注意與“诒”字其他含義(如“贈與”)區分,避免歧義。
注:關于讀音差異,權威詞典如《漢典》标注為xiāng yí,而《中論》等文獻用例更傾向欺詐義項對應的dài音,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菀備文本文邊關标圖比鄰部分步級不信敞快抄集辰韓寵要貸帖檔冊搗鬼颠迷調說嫡父凍瘃多話惡噷噷耳檐兒返防墳索趕山公當宮戶國祚橫陳化鄧昏茫見溺不救煎鹽擊叩卷地皮钜迹蚵蚾濫好人連萼斂發謹饬漏窮陸羽泉麪黏棉手悶子蜜面腦瓢鳥舟攀光遣欲耆訓人間地獄沈雄梭腹探戈桃三李四土塍退故往年無憂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