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當的意思、公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當的解釋

公正允當。《舊唐書·崔彥昭傳》:“爾其堅持正直,允執規程。但畏幽陰,必歸公當。” 宋 司馬光 《議學校貢舉狀》:“皆須具狀申本州,委知州通判更加審覆,委得公當,然後給牒補之。”《元典章·吏部六·書吏》:“今據見呈相度如準籤事, 張承直 所言實為公當。” 明 李東陽 《送都禦史陳公之南京》詩序:“彈糾公當,足以厭人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ōng dāng,其核心含義為公正允當,強調事物或行為既符合道義準則,又具備恰當性。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詞義

“公當”由“公”(公正、公平)和“當”(恰當、適當)組合而成,屬于聯合式結構的形容詞性成語。它常用來形容決策、行為或評價既合乎公共道德标準,又具備合理性與客觀性。

二、引證與用法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1. 《舊唐書·崔彥昭傳》提到:“但畏幽陰,必歸公當”,強調正直行事的重要性;
  2. 司馬光在《議學校貢舉狀》中主張通過嚴格審覆确保選拔“公當”;
  3. 明代李東陽的詩序中以“彈糾公當”形容監察行為的公正性。

三、現代應用建議

盡管“公當”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適用于強調程式正義與結果合理并重 的語境,例如法律裁決、政策制定等正式場合。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生硬套用。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舊唐書》《元典章》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當

“公當”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言論符合公理、符合道德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當”是由“八”(部首)和“刀”(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5。

來源

“公當”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路》:“子曰:‘異乎君子者何哉?公之理也。”表明君子的行為應該遵循公理。

繁體

“公當”的繁體字為“公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公當”有一種古文寫法為“公當”。在篆刻中,也有使用“公當”的字形。

例句

1. 他的行為舉止一直很公當。 2. 作為一名領導,他一直以公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組詞

公正、公平、公理、公道、公平合理

近義詞

正當、恰當、得體、合宜、宜人

反義詞

不當、不公、不義、私心、私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