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三李四的意思、桃三李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三李四的解釋

諺語。謂栽桃樹三年結實,栽李樹四年結實。《埤雅·釋木》:“諺曰:‘白頭種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歲便放華果,早於梅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桃三李四”是一個源自農耕經驗的諺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詞字面指桃樹栽種三年結果、李樹栽種四年結果,強調不同果樹的生長周期差異。這一說法最早見于宋代陸佃《埤雅·釋木》引用的古諺:“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說明古人通過長期觀察總結出果樹的成熟規律。

二、引申意義

  1. 強調自然規律:比喻事物發展需要遵循客觀時間周期,不可急于求成。
  2. 農業指導作用:古代農民借此掌握種植時序,如桃樹結果快于李樹,梅子則需更久(十二年)。
  3. 文學化表達:衍生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典故,暗喻踏實積累終有回報(參考對“桃李”的釋義)。

三、常見誤讀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人數衆多”,實為混淆了“桃李滿天下”等成語的含義。該詞核心始終圍繞植物生長周期,與數量無關。

四、使用場景

(注:以上解析綜合、2、3、5、7内容,排除了低權威性網頁的幹擾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桃三李四》的意思

《桃三李四》這個成語原本指的是兩個人的名字,分别是桃三和李四。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一個俗語,用來形容人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争吵或争執不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桃三李四》這個成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桃(木旁,4畫)、三(一手,3畫)和李(木旁,7畫)。總共17畫。

來源與繁體

《桃三李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小說《西遊記》中。故事中,孫悟空因為與一個烏鴉精争執不休,而被唐僧教訓,他們的對話中就提到了“桃三李四”的稱呼。繁體字為《桃三李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和現代有一些不同。例如,“桃”字的古代寫法為“草頭桃”,表示桃樹的樣子;“李”字的古代寫法為“木頭兔”,表示一個野兔躺在樹旁。

例句

他們倆為了一點小事,争吵得就像是桃三李四一樣。

組詞

争吵、争執、争論、紛争

近義詞

争辯、争鬥、争奪、争相

反義詞

和平、和諧、協作、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