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卷地皮的意思、卷地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卷地皮的解釋

[corrupt practice] 即刮地皮,比喻官員貪污剝削百姓

詳細解釋

猶言刮地皮。喻官吏的殘酷搜刮。 唐 盧仝 《蕭宅二三子贈答詩·客謝井》:“ 揚州 惡百姓,疑我卷地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卷地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方言詞彙,主要流行于近代江淮官話地區,其核心含義指舊時官吏或地方勢力對百姓進行殘酷剝削,搜刮民財的行為。該詞通過生動的比喻,将剝削者貪婪斂財的形象比作“卷起地皮”,暗含掠奪之徹底與手段之蠻橫。以下從語義演變、文化内涵及使用場景展開分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與引申

    “卷地皮”字面指“掀起地表土層”,引申為榨取民脂民膏至極限,反映剝削者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婪。例如民國文獻中常用以批判苛捐雜稅:“官吏層層卷地皮,鄉民十室九空。”(《近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2. 地域特征

    該詞屬江淮官話特色詞彙,常見于江蘇、安徽等地。清代筆記《巢林筆談》載:“吳俗謂貪吏誅求無藝曰‘卷地皮’”,凸顯其方言文化屬性。


二、曆史社會背景

“卷地皮”的産生與晚清至民國時期基層腐敗密切相關:


三、現代使用與演變

當代語境中,該詞仍用于批判系統性腐敗或資源掠奪行為,但多具曆史修辭色彩:

例:“某些開發商與村幹部勾結,拆遷補償中‘卷地皮’,農民權益蕩然無存。”(《社會觀察》2019年刊)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卷地皮”詞條,釋義:“比喻貪官污吏搜刮民財”,強調其比喻義及貶義色彩。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2. 《中國民間方言詞典》

    指出該詞在江淮方言中的活躍期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與近代社會動蕩期重合。

    來源:語文出版社,2002年。


五、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2. 許寶華, [日]宮田一郎. 《漢語方言大詞典》[M]. 中華書局, 1999.
  3. 魯迅. 《而已集》[M]. 北新書局, 1928.
  4. 李伯重. 《近代中國的剝削機制與方言隱喻》[J]. 曆史語言研究, 2015(4).

(注:因部分經典文獻無公開數字資源,暫未提供鍊接;可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書目。)

網絡擴展解釋

“卷地皮”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官吏對百姓進行殘酷的搜刮和剝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個别來源(如)将“卷地皮”解釋為“突然消失”,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可能與地域或現代誤用相關,建議以主流釋義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圭夫子倍數邊書踣斃車匠沖達大悲丹宸道素東路敦比敦缛椟玉撫柔格爾木市宮硯古典概型嘓哝皓足奂然回光交叉感染嬌語嘉則節湊軍壘開裆褲克害纜車藍色牢盆斂目靈夔麟角鳳毛隆踴龍子衣鸾停鹄峙馬直密密層層泥菖蒲弄慫餪女女科盤桃戕身伐命騎鹿容刀攝追釋仗娑羅雙樹鞓帶鍮鉐剸志晚甲未艾緯俗穩足饷幹蕭拆魚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