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诳騙,詭說。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田悅 調説三軍,拒我王命。”
(2).演述,叙說。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五:“至於娼優女子皆能調説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調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權威辭書進行考據。根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的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調停勸說 指在矛盾雙方之間進行調解、說行為。例如: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調說,調解勸說。”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釋例:“居中調說,使兩家釋怨。”
二、編排言辭 指對語言進行加工、潤色或虛構故事。例如: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注:“調,調和;說,言辭。調說即編排言辭。”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學院,1968)引《紅樓夢》例:“恐是調說的謊話。”
需特别說明的是,“調說”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其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方言。當代語境下如需表達“調解”之意,更常用“調解”“斡旋”等詞;而“虛構言辭”之意則多用“杜撰”“編造”等替代。
(注:因“調說”為生僻古語詞,網絡公開詞典資源收錄有限,以上釋義均引自紙質權威辭書,未提供網頁鍊接以确保信息準确性。)
“調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ào shuō,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不同語境可分為兩類:
诳騙,詭說
指用欺騙或詭辯的言辭誤導他人。例如唐代趙元一《奉天錄》中記載:“田悅調說三軍,拒我王命”,此處“調說”即指用詭詐言辭煽動軍隊。
演述,叙說
指對事件或故事的叙述、講述。宋代趙令畤《侯鲭錄》提到:“娼優女子皆能調說大略”,意為民間藝人能生動地講述故事。
蹩扭冰鑒比翼雙飛慘獄雠姤吹毛索疵簇錦團花大功畢成帝宸蒂芥抵死恩榮宴風望鳳眼窗逢遇高低工銀梏拲詭戾瑰蒪行同狗彘紅缸皇宗見力奸舋蕉農結帳積節漃漻羁制郎當伶官謾蔽毛元銳臬極陴堞破瓜之年潛畜清諒起跑啟曙區宇麴滓镕陶揉弄灑家沙文主義十年九荒四物私衙松花紙夙誼挺杖痛心拔腦頽景為我卧轍無拳無勇五藏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