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敝的意思、罷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敝的解釋

疲勞困敝。《左傳·昭公三年》:“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隋書·劉元進傳》:“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 明 張居正 《請酌減增造段匹疏》:“東南地方,災傷重大,民力罷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疲憊、衰敗、困頓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力、物力或國力的極度消耗與衰竭。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用法及來源:


一、本義解析

  1. “罷”通“疲”

    “罷”在此為通假字,同“疲”,意為疲勞、倦怠。《說文解字》釋“疲”為“勞也”,即因過度勞累而乏力。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敝”的本義

    “敝”指破敗、衰敗,如《論語·子罕》中“衣敝缊袍”,引申為事物因損耗而失去功能。

    來源: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

  3. 複合詞義

    “罷敝”合成後,強調因長期消耗導緻的疲憊與衰敗,多用于描述民生、軍隊或國家資源枯竭的狀态。

    例:《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罷敝,而宮室滋侈。”

    來源: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形容民生困苦

    指百姓因賦役繁重、戰亂等陷入貧弱境地。

    例:《史記·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毋徒罷天下之民為也。”

    來源: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指軍隊戰鬥力衰竭

    形容士卒因長期征戰而疲弱不堪。

    例:《漢書·韓信傳》:“今将軍欲舉倦罷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

  3. 經濟或資源枯竭

    如《鹽鐵論》中“百姓罷敝,財用乏絕”,指財力物力耗盡。

    來源:桓寬《鹽鐵論》(王利器校注本,中華書局)。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罷敝”為:“疲困;疲乏衰敗。”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編)

    在“罷”字條目下注明:“通‘疲’,疲勞。”并舉《左傳》“罷民以逞”為例。

    來源:商務印書館,第5版。

  3. 《辭源》(修訂本)

    明确“罷敝”為“疲弊困頓”,引《戰國策·齊策》:“百姓罷敝,無以為生。”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四、曆史用例與演變


五、學術參考文獻

  1.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罷”與“疲”通假,是古書常見現象。
  2.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詳析“罷敝”在先秦語境中的社會批判意義。
  3. 許嘉璐《古代漢語辭典》(高等教育出版社):收錄“罷敝”詞條并标注通假關系。

(注:部分古籍原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罷敝”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詞讀作bà bì(部分古籍中通“疲敝”,讀作pí bì),主要表示疲勞困頓、人力物力耗盡 的狀态。多用于形容百姓、軍隊等因長期勞役或戰争導緻的疲乏。

二、古籍例證

  1. 《左傳·昭公三年》記載:“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指百姓困乏而統治者奢靡。
  2. 《三國演義》第一〇一回提到:“軍力罷敝,糧又不繼”,描述軍隊疲憊且糧草不足。
  3. 明代張居正在奏疏中寫道:“民力罷敝”,反映民生凋敝的狀況。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特别說明

“罷”在此處通“疲”,因此讀音存在bà/pí 兩種形式,但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疲敝”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闆脂襃功表的逼急舶物逋殘不絶若線部院財赀參檢唱嚎成喪賜牆及肩倅毛得了輀輴蜂蝶風鏡複興敢怨而不敢言跟跖宮仗孤壘滾開還睇還目揮墨胡夷剪筒驕愚錦裡金蓮寶相舉賢任能亢辭另開生面禮任鸾驚慮率賣昏命爵饢糠念家山破烹鬺普泛潛然奇景容成公容系柔荏上層建築甡甡世則碩義束手就擒馱送讬諸空言頑然微諷無味鹹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