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喪的意思、成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喪的解釋

(1).成人的喪禮。《禮記·曾子問》:“ 孔子 曰:‘祭成喪者,必有屍,屍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東觀漢記·杜林傳》:“ 賢 見 林 身推鹿車,載緻成喪。”

(2).謂齊備居喪之禮。《禮記·喪大記》:“五十不成喪。” 鄭玄 注:“成,猶備也。所不能備,謂不緻毀、不散送之屬也。”

猶成敗。《後漢書·隗嚣傳論》:“夫功全則譽顯,業謝則釁生,回成喪而為其議者,或未聞焉。” 李賢 注:“成喪,猶成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喪(chéng sāng)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按照完整禮儀舉辦的喪事,尤指為成年人舉行的正式喪葬儀式。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用法進行詳細說明:


一、詞典釋義

  1. 本義

    指為成年人舉辦的喪禮。《儀禮·喪服》規定,古代喪禮依死者年齡、身份分為不同規格,“成喪”特指為成年死者(通常指20歲以上)舉行的完整喪儀,包含殓、殡、葬、祭等環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

  2. 引申義

    泛指遵循禮制、程式完備的喪事,區别于未成年者的“殇葬”或簡化的喪儀。強調禮儀的規範性和完整性。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背景

古代喪禮依“五服制度”區分親疏與儀式規格:


三、用法示例

  1. 文獻用例

    《禮記·曾子問》:“成喪而後葬,示民有終也。”

    釋義:完成喪禮的全部儀式後再下葬,向民衆展示對逝者的尊重有始有終。

  2. 現代語境

    現多用于曆史、文化研究或文學作品中,如:“這場喪事依古禮成喪,莊重肅穆。”


參考資料

注:因“成喪”屬生僻古語,暫未發現可公開訪問的線上詞典鍊接,建議查閱上述紙質權威辭書或古籍點校本獲取詳細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成喪”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個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成人的喪禮

釋義:指按照禮儀規範為成年人舉辦的完整喪禮儀式,尤其強調符合年齡和禮制的要求。
文獻例證:

  1. 《禮記·曾子問》提到“祭成喪者,必有屍”,說明祭祀成年逝者需有“屍”(代表逝者受祭的人)。
  2. 《東觀漢記·杜林傳》記載“載緻成喪”,描述杜林在流亡中仍堅持完成喪禮的細節。

二、齊備居喪之禮

釋義:指在守喪期間嚴格遵循禮儀規範,包括服飾、行為、時間等要求。
文獻例證:

  1. 《禮記·喪大記》稱“五十不成喪”,鄭玄注解“成”為“備”,即年長者因體力等原因無法完全遵循喪禮細節。
  2. 漢代注疏中強調“不緻毀、不散送之屬”,即避免過度哀毀身體或簡化流程。

補充說明

建議參考《禮記》及漢代注疏等權威典籍,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具體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須公暴懆逋囚長談闊論辭嚴氣正打甚麼緊調順地老天荒東那西辏恩舊放青苗逢時遇節副性征苟或鈎腳乖争孤标獨步旱雷禍隙伽楠珠翦精損慮監總膠鬲之困膠漆契計參街坊四鄰糾彈九光杏鞠兇柳葉曲詈語離酌買鬻美人計眉須猛進冥虛腦瓜偏人破落那牽離錢學森恰則七郊秋事确訊融溢戎仗乳孔松棟雲牖堂個傥若探找田茀吞刀刮腸唾地成文駝羊陷怼饷酬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