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普泛的意思、普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普泛的解釋

[general] 普遍;廣泛

普泛的常識

詳細解釋

見“ 普汎 ”。


亦作“ 普氾 ”。亦作“ 普泛 ”。遍及;普遍。《淮南子·本經訓》:“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露照導,普氾無私。”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澤普氾而無私,法含弘而不殺。”《魏書·孝莊帝紀》:“夏四月癸未,遷 肅祖文穆皇帝 及 文穆皇後 神主于太廟,内外百僚普汎加一級。” 茅盾 《虹》十:“原來的口號不夠,我們要提出更普泛的政治口號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普泛(pǔ fàn)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形容詞與副詞性質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廣泛存在、普遍涉及或非特定指向。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三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廣泛性

    形容事物覆蓋範圍廣,不局限于個别情況。

    例:“這種觀點在學術界具有普泛意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15頁。

  2. 普遍性

    強調現象或規律在多數情況下成立,具有共通特征。

    例:“人類對美的追求是普泛的。”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Z].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3. 非特定性

    指未明确針對具體對象,帶有概括性質。

    例:“他的批評是普泛的,未指向個人。”

    來源: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12.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語言學專著

    符淮青在《詞義的分析與描寫》中指出:“‘普泛’的語義核心是‘遍及全體’,與‘局部’‘個别’構成反義關聯。”

    來源:符淮青.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M].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178.

  2. 經典文學作品

    魯迅《而已集》:“文藝的普泛性,在于反映人類共通的情感。”

    來源:魯迅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89.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點 差異
普泛 範圍廣度 強調非特定、無邊界
普適 適用性 突出普遍有效(如科學規律)
廣泛 空間/領域覆蓋 更側重具體範圍的廣闊性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商務印書館,2016.
  2.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M]. 商務印書館,1980.
  3. 符淮青.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M]. 語文出版社,1996.
  4. 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http://ccl.pku.edu.cn
  5. 魯迅全集(第3卷)[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網絡擴展解釋

“普泛”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普泛”讀作pǔ fàn,核心含義為“普遍;廣泛”,形容事物覆蓋範圍廣、適用性強的特點。例如“普泛的常識”指廣泛適用的基礎性知識。

2. 詞源與曆史用法

3. 現代應用
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的廣泛性,如知識、法則或現象。例如“普泛規律”指普遍適用的法則。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5. 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口語中更常用“普遍”。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如“普泛適用”強調廣泛性,而“普泛讨論”則指話題覆蓋面廣。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淮南子》《魏書》等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阿法哀郁白臉扳駁暴急崩克冰上運動賓氓簸籭蠶種車煩馬斃程大位宸念赤誠楚潔躇足榱椽等外品東條英機斷漏防礙風暖日麗改動耕叟公務員鳏鳏會少離多建堰解組旌叙桊杯尻駕客店誇克款附壼術擴軍聯騎煉質撂跤零時茫無頭緒面拜盤秤普洱茶青汗起絨诎志三衙家生詞涉遠什件兒食少事煩書閤澌渙通神衛魚我的一家鹹水鹹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