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罢敝的意思、罢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罢敝的解释

疲劳困敝。《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隋书·刘元进传》:“今天下已罢敝,是行也,吾属其无遗类矣。” 明 张居正 《请酌减增造段匹疏》:“东南地方,灾伤重大,民力罢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罢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疲惫、衰败、困顿的状态,常用于形容人力、物力或国力的极度消耗与衰竭。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用法及来源:


一、本义解析

  1. “罢”通“疲”

    “罢”在此为通假字,同“疲”,意为疲劳、倦怠。《说文解字》释“疲”为“劳也”,即因过度劳累而乏力。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敝”的本义

    “敝”指破败、衰败,如《论语·子罕》中“衣敝缊袍”,引申为事物因损耗而失去功能。

    来源: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

  3. 复合词义

    “罢敝”合成后,强调因长期消耗导致的疲惫与衰败,多用于描述民生、军队或国家资源枯竭的状态。

    例:《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罢敝,而宫室滋侈。”

    来源: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形容民生困苦

    指百姓因赋役繁重、战乱等陷入贫弱境地。

    例:《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毋徒罢天下之民为也。”

    来源: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指军队战斗力衰竭

    形容士卒因长期征战而疲弱不堪。

    例:《汉书·韩信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3. 经济或资源枯竭

    如《盐铁论》中“百姓罢敝,财用乏绝”,指财力物力耗尽。

    来源:桓宽《盐铁论》(王利器校注本,中华书局)。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罢敝”为:“疲困;疲乏衰败。”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编)

    在“罢”字条目下注明:“通‘疲’,疲劳。”并举《左传》“罢民以逞”为例。

    来源:商务印书馆,第5版。

  3. 《辞源》(修订本)

    明确“罢敝”为“疲弊困顿”,引《战国策·齐策》:“百姓罢敝,无以为生。”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四、历史用例与演变


五、学术参考文献

  1.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罢”与“疲”通假,是古书常见现象。
  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详析“罢敝”在先秦语境中的社会批判意义。
  3. 许嘉璐《古代汉语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罢敝”词条并标注通假关系。

(注:部分古籍原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罢敝”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该词读作bà bì(部分古籍中通“疲敝”,读作pí bì),主要表示疲劳困顿、人力物力耗尽 的状态。多用于形容百姓、军队等因长期劳役或战争导致的疲乏。

二、古籍例证

  1. 《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指百姓困乏而统治者奢靡。
  2. 《三国演义》第一〇一回提到:“军力罢敝,粮又不继”,描述军队疲惫且粮草不足。
  3. 明代张居正在奏疏中写道:“民力罢敝”,反映民生凋敝的状况。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特别说明

“罢”在此处通“疲”,因此读音存在bà/pí 两种形式,但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疲敝”替代。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蜜碑垄被识表现型笔伐步运昌福敕赐吃交床架赐无畏村务酒错杂叨昧登啸登瀛洲东井耳绊耳珠繁茂翻枱分毫析厘钢鏰惯盗关鐍关扑荷粮恨骨鹄年阍犬减脚鹅解蛰金鈚近途纠风跨蹍冷冷利市力透纸背缕言密林名正理顺牡菣内阋女大当嫁篇什起动电流丘壑全归拳母鹊河揉合霜镜鞉鼓脱笼遐方绝壤箫笛隙尘斜曦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