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然的意思、頑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然的解釋

(1).愚鈍無知貌。 唐 韓愈 《答張籍書》:“頑然不入者,親以言諭之。” 清 戴名世 《<困學集>自序》:“況餘才質魯鈍,頑然無所得於心。”

(2).自然質樸貌。 明 袁宏道 《與陶石篑書》:“ 西山 若無諸大梵刹,便頑然一岡矣。”

(3).頑固而不知變通貌。 梁啟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敬告政府諸公》:“昔 日本 當 明治 十一二年以後,人民之要求國會者風起水湧,其政府頑然不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疊韻詞,在古籍及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一、形容事物頑固不改的性狀。《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核心含義為“頑固不化貌”,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堅持錯誤立場、難以改變的狀态。例如明代王守仁《傳習錄》載:“若被私欲遮攔,頑然不知覺悟,則雖有聖人在前,亦不能救矣。”此處的“頑然”強調主體對外界教化或客觀規律的無視态度。

二、指愚鈍無知的狀态。《辭海》将其引申為“愚昧無知貌”,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未開化狀态的描述。如《朱子語類》中提及:“若頑然無知,則與草木禽獸何異?”該用法着重體現認知層面的蒙昧狀态,帶有批判性語義色彩。

需特别說明的是,“頑然”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獨立使用,多作為文言成分保留在成語或固定表達中。其雙音節疊韻結構保留了中古漢語的語音特征,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着對負面屬性的強化表達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頑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愚鈍無知貌
    指人愚笨、遲鈍且缺乏見識的狀态。例如唐代韓愈在《答張籍書》中提到“頑然不入者,親以言諭之”,形容對方難以理解道理。清代戴名世也以“頑然無所得於心”自述資質平庸。

  2. 自然質樸貌
    形容事物未經雕琢、保持原始樣貌的狀态。明代袁宏道在《與陶石篑書》中描述西山“若無諸大梵刹,便頑然一岡矣”,強調自然山體的樸素特質。

  3. 頑固而不知變通
    指思想或行為固執僵化,拒絕改變。梁啟超曾用此義批評守舊派“頑然不知時勢”。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可參考、2、4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黯蔚八荒半導體化學襃語跰辯晳博核禅和螭爐赤鳥楮條大漸單凳子端敏非複風靡一時風俗人情風雨無阻浮绛感招弓匠鞏峻宮帏寒冷好相黃門獄翦片祭哜今人奇偶可甚柳情花意镂銀馬糞娘貌合情離緬腼磨刀不誤砍柴工囊漏儲中呢絨釺栅起根發腳訖今起賽全簡取戾趨求首計水火不兼容太康體天妖投入托景圖騰柱圖瓦盧晩入五芝線畫羨餘細不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