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unsavoriness;tasteless;unpalatable]∶沒有味道
(2) [dull;uninteresting;insipid]∶毫無趣味,枯燥
(1).謂平淡無奇,不含深緻。《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河上公 注:“言極平常也。” 唐 韓愈 《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你這樣一個老實人,改邪歸正了,那真成了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老東西了。”
(2).沒有滋味;沒有興味。《淮南子·原道訓》:“無味而五味形焉。” 清 納蘭性德 《如夢令》詞:“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無味,心神不安。”
(3).沒有氣味。 三國 魏 嵇康 《樂論》:“乾坤易簡,雅樂不煩,道德平淡,故無聲無味。”
“無味”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哲學引申 在道家思想中,《老子》提出"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将"無味"升華為道的本質特征,指超越感官體驗的至簡境界。這與《樂論》"無聲無味"的哲學表述相呼應,強調返璞歸真的思想。
文學應用
該詞既可描述具體物質特性(如白開水無味),也能隱喻精神體驗(如生活無味),在不同語境中具有動态語義特征。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物理屬性還是心理感受。
《無味》這個詞意為沒有味道或味道不明顯,也指缺乏趣味、無聊乏味。
《無味》這個詞的部首是人字旁(亻)和口字旁(口),共10個筆畫。
《無味》這個詞源于漢語,是由無(wú)和味(wèi)兩個字組成。在繁體字中,無味的寫法是無味。
在古代,無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的漢字寫法相對簡化,可能會顯示不同的形态和結構。
1. 這道菜真是無味,一點兒味道都沒有。
2. 這個電影我看了半個小時,感覺很無味,沒有吸引住我的注意力。
無味的相關詞彙包括:無趣、索然無味、單調無味、平淡無味、乏味等。
無味的近義詞有:無趣、索然無味、單調無味、平淡乏味等。
無味的反義詞有:有趣、有味、豐富多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