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任的意思、禮任的詳細解釋
禮任的解釋
(1).禮遇信任。《後漢書·胡廣傳》:“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禮任甚優。每遜位辭病,及免退田裡,未嘗滿歲,輒復升進。”《魏書·遊明根傳》:“卿年耆德茂,服勤累朝,歷職内外,并著顯績,逮于耆年,履道不渝,是以釐革之始,委以禮任,遲能迂德,匡贊於朕。”
(2). 元 代官府常用語,謂到任治事。禮,用同“ 理 ”。《元典章·朝綱一·政紀》:“受宣勑人員都省憑準奏定頒降宣勑者,自禮任月日支付。”《元典章·工部二·公廨》:“ 江 南自歸附以來,所在路府州縣有係官房舍,往往禮任官員因為官房無主看守,卻於民戶處借什物。”《元典章·刑部十四·詐》:“合下仰照驗,速将各處無照會禮任官員取問無照會緣由,及将所受宣勑省劄抄連開呈。若有似此人員,依上呈省無令禮任。”《元典章新集·吏部·假故》:“ 杭州路 推官 劉陶 扶靈前往 大名 開州 遷葬,水程車路。及代官 李惟真 不待正期,預至任所,争告禮任。” 陳垣 《元典章校補釋例·元代用語誤例》:“禮任, 元 時常語, 沉 刻輒改為理任。”參見“ 理任 ”。
詞語分解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
- 任的解釋 任 è 相信,信賴:信任。 使用,給予職務:任命。任人唯賢。 負擔,擔當:擔任。任課。 職務:就任。到任。任重道遠。 由着,聽憑:任憑。任性。任意。任從。任隨。聽任。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不論,無論:
專業解析
“禮任”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古代社會按照禮儀規範和制度規定來任命官員或授予職位。它體現了古代中國在官僚選拔和任用中強調禮制與程式規範的特點。
詳細釋義:
-
依禮制任命:
- 這是“禮任”最核心的含義。它指朝廷或君主在任命官員時,嚴格遵循既定的禮儀典章制度和選拔程式,而非隨意或僅憑個人喜好進行任命。這種任命方式體現了對禮法制度的尊重和對官僚體系規範化的追求。其過程通常包括策試、策拜等儀式性環節,以示莊重和對受任者的尊重。
-
尊崇與委任:
- “禮任”也蘊含着對受任者的尊崇之意。通過合乎禮節的儀式進行任命,既是對被任命者能力和地位的認可,也體現了君主或朝廷對人才的禮遇和重視。因此,“禮”在此不僅指程式規範,也包含了對人的敬意。
用法與語境:
- “禮任”一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特别是漢唐至宋元時期高級官員(如三公、宰輔、節度使等)的任命過程。它強調任命行為的莊重性、規範性和對禮制的遵循。
- 常見于史書、典籍中記載官員任命的相關段落。例如:
- 《後漢書·胡廣傳》記載:“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禮任甚優。” 意指胡廣在朝廷中樞任職三十多年,侍奉過六位皇帝,每次任命都受到極高的禮遇和遵循規範的委任。
- 《宋史·職官志》等文獻中也可見類似用法,描述對重要職位“禮任”的重視。
與現代詞彙的對比:
- 相較于現代常用的“任命”、“委任”、“聘任”等詞,“禮任”更側重于強調任命過程中所遵循的禮儀規範和制度程式,以及其中蘊含的尊崇意味。它不是一個現代常用詞,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官制的語境中。
“禮任”是一個曆史詞彙,特指古代中國按照禮儀規範和制度程式來任命官員的行為。它既體現了官僚體系運作的制度化要求(“任”),也彰顯了對受任者的尊重和對禮法傳統的遵循(“禮”),是理解古代政治文化和職官制度的一個重要概念。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012).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與用法參考)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2014). 古代漢語詞典 (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 (釋義與用法參考)
- 曆史文獻記載實例(如《後漢書》、《宋史》等)。(具體語境與用法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禮任”是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雙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時期的文獻解讀:
一、禮遇信任
該含義主要用于古代官員的任用或評價體系,指君主或上級對臣子給予的尊重與信任。例如:
- 《後漢書·胡廣傳》記載胡廣“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曆事六帝,禮任甚優”,描述他因才能受六朝皇帝重用。
- 《魏書·遊明根傳》提到北魏孝文帝對遊明根“委以禮任”,體現對其德行的認可。
二、元代官府術語
元代公文中“禮任”為特殊用法,通“理任”,指官員正式到任履職,常見于《元典章》:
- 涉及俸祿發放:“自禮任月日支付”(《朝綱一·政紀》)
- 描述官員借物現象:“禮任官員因官房無主看守,卻于民戶處借什物”(《工部二·公廨》)
- 強調任職合規性:“無照會禮任官員取問緣由”(《刑部十四·詐》)
補充說明
“禮”在此為通假字現象,元代公文中常見此類用法,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領域。
如需查看更多原始文獻例證,可參考《元典章》相關章節或《後漢書》《魏書》人物傳記。
别人正在浏覽...
闆卒碑文髟髟逼問不在話下側調谄貌纏絲瑪瑙承緒沖和戳舌俶奇出上端啟端秀凡夫附骥名彰榦輔鞏鞏涸落後素黃橙橙花靥胡鋪搭雞刀疾疠精刻舊壘寄興駿步君前臣名開口飯孔釋廉印力度藜蕨骊目雒田瞀儒冥漠之都嗯聲弄破乾坼鉗口挢舌遣蝨清秀痊瘳趨末曲徇善禁食不下咽四末踏墊台啟霆震徒候屯毛不辨纖羅顯命閑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