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出《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于朝曰:‘ 子貢 賢于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以“賜牆及肩”喻才學淺露。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 賜 牆及肩人得見,公才槃槃一都會。”
“賜牆及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源自《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在朝堂上稱“子貢賢于仲尼”,子貢回應:“我的學問如矮牆,外人可見内裡;而夫子的學問如高牆,不入門則難窺其深。”
宋代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中曾用此典:“賜牆及肩人得見,公才槃槃一都會。”
該成語通過比喻手法,生動表達了學識深淺的差異,常用于文學或評價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論語》原文,可參考權威古籍注解。
《賜牆及肩》是一個成語,意為授予高官顯職或賜予名利地位。通常用來描述皇帝賜予官員高官重職或封賜榮耀的情景。
《賜牆及肩》的拆分部首是“赤”和“月”,其中“赤”是主要部首、“月”是次要部首。它的筆畫數分别為8畫和4畫。
《賜牆及肩》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官爵制度。在古代,皇帝會賜予功臣重要職位及封號,以示嘉獎。繁體字的寫法為「賜牆及肩」。
在古代,「賜牆及肩」的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賜」可能會寫成「賜」,「牆」可能會寫成「牆」。這是由于古代在寫字上存在着一些不規則的變化和個人偏好所緻。
1. 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曾被皇帝親自賜牆及肩。
2. 他憑借出色的才能和表現,終于賜牆及肩,成為了皇帝身邊的重要謀士。
1. 賜予:授予、給予。
2. 高官:重職、榮耀的職位。
3. 名利:聲望和利益。
封賞、封官賜爵、封號。
罷黜、革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