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的儀仗。 唐 白居易 《德宗皇帝挽歌詞》之一:“宮仗辭天闕,朝儀出國門。” 宋 徐铉 《奉和宮傅相公懷舊見寄四十韻》:“行止不離宮仗影,衣裾嘗惹禦鑪煙。”
“宮仗”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gōng zhàng,主要含義如下:
指帝王的儀仗,即帝王出行或舉行典禮時所用的儀衛隊伍,包括護衛、旗幟、車馬等禮儀性裝備。
核心含義
源自古代宮廷,特指帝王專屬的儀仗隊伍,用于彰顯皇權威嚴。例如:
延伸含義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其可泛指宮廷中的盛大儀式或慶典,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漢典、唐詩宋詞原句及查字典釋義。
宮仗是指皇宮内舉行的盛大儀式,也指統治者出巡時的隨行隊伍。它是帝王統治下的特有場合,标志着統治者的權威和威嚴。
宮仗的拆分部首為宀和仗,宀為寶蓋頭部,仗表示武器。宮仗的總筆畫數為13。
宮仗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中,用來指代舉行祭祀時的行列隊伍。後來逐漸演變為指皇家儀仗。在繁體字中,“宮儂”是對宮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宮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說文解字》中将宮仗寫作“宮仗”。
1. 皇帝親臨宗廟祭祀,簇擁着一大隊盛裝的宮仗,熱鬧非凡。
2. 宮仗隊伍的隊形整齊劃一,壯觀的場面讓人震撼。
1. 宮殿: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2. 仗劍:手持劍出征打仗。
盛典、儀仗、隊伍
平凡、普通、無儀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