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案牍的意思、案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案牍的解釋

[official correspondence] 公事文書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詳細解釋

官府文書。 南朝 齊 謝朓 《落日怅望》詩:“情嗜幸非多,案牘偏為寡。”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以 江西 民喜訟,多竊去案牘,而州縣不能制, 湛 為立千丈架閣。” 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之變遷》:“觀其體製,又略與案牘之文同科,蓋行文之法,固不外徵引及判斷二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案牍是漢語中表示官府文書或公務文件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五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案牍指古代官府處理公務時使用的文書材料,包含公文、簿冊、卷宗等書面文件。其構詞由"案"(桌案)與"牍"(竹木簡)組合,形象展現古代文書工作的物質載體特征。

  2. 詞源分析 據《說文解字》記載,"牍"本義為書寫用的木片,《急就篇》注"牍,木簡也",而"案"在《周禮·天官》中已引申為政務記錄。二字合稱最早見于《後漢書·劉陶傳》"但以案牍稽延"之說,印證其作為行政文書的初始含義。

  3. 用法演變 唐宋時期該詞使用達到高峰,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案牍來時唯署字"展現文書批閱場景。明代《醒世恒言》"每日調解案牍"則擴展至司法文書範疇,現代多用于"案牍勞形"等成語,喻指公務繁忙。

  4. **相關詞組

  1. 權威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頁明确标注:"案牍:〈書〉官府的公文、文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條并引《文心雕龍》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案牍”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案”指書桌或辦公桌;“牍”是古代用于書寫的木片(即木簡),後泛指文書。組合後特指官府公文或公務文書,如《陋室銘》中“無案牍之勞形”即表達擺脫公文事務的勞碌。

二、經典出處 該詞高頻出現于古代文獻:

  1. 南朝謝朓《落日怅望》用“案牍偏為寡”描述公務量少;
  2. 劉禹錫《陋室銘》以“無案牍之勞形”體現文人雅士超脫俗務的精神境界。

三、語境運用 在曆史語境中多含公務繁重的隱含義,如“案牍勞形”“日理萬機、案牍勞形”等表達。現代使用中,該詞常出現在文史領域或仿古表達中。

四、延伸辨析 需注意與“文書”“公文”的細微差異:“案牍”更強調古代竹木載體形态,帶有曆史語境色彩,而現代公文多使用紙質或電子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慠忽并立長庚超升稱號怆慮創業闆蹬足定疊非度廢興負堅執銳弓樣宮徵公轉诟龜呼天怪奇鼓絶國鄽醢醬黃面瞿昙畫障恚訾混融渾天賈鵩簡任犍椎結不解緣稷門錦簇花團計左屦校抗幹擾狼牙勒帛鳴鍭明灘魔星目無全牛鳥驚魚駭逆阪走丸判官頭潛光隱德晴碧奇相塞塞衰統疏黜疏松搜剿隨同添醋加油體遜頭等圍困伍百無術污澤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