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酸赭的意思、酸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酸赭的解釋

地榆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地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酸赭(suān zh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一種天然的紅色礦物顔料或染料,即赭石(赤鐵礦)。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酸赭指天然形成的紅色土石(赭石),主要成分為氧化鐵(Fe₂O₃),常用于古代繪畫、染色或入藥。

字義拆解:


二、文獻溯源與權威引用

  1. 《山海經》記載

    最早見于《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百裡,曰維龍之山……其中多酸赭。” 東晉郭璞注:“酸赭,赭石也,色赤可染。” 說明其作為染料的用途(來源:中華書局《山海經校注》)。

  2. 古代醫藥應用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石部》載:“赭石,别名代赭石、鐵朱,氣味甘寒……主治驚痫、崩漏。” 印證其藥用價值(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本草綱目》)。

  3. 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解釋:“酸赭:即赭石,一種赤鐵礦,可作顔料”(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9卷,第1266頁)。


三、科學屬性與用途


四、相關文化意象

在古籍中,“酸赭”常象征自然資源的珍貴性。例如《管子·地數》将“酸赭”與銅、錫并列,體現其對古代手工業的重要性(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管子校注》)。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山海經校注》(中華書局)
  3. 《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
  4. 《中國礦物藥圖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5. 《管子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酸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酸赭是中藥材地榆的别名。這一名稱源自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一·地榆》,書中記載了其藥用特性。

二、藥用功能

地榆(酸赭)的主要功效包括:

  1. 涼血止血:常用于治療血熱引起的出血症狀。
  2. 收斂瀉火:對燒傷、瘡瘍等有收斂作用。
  3. 應用領域:是傷科和婦科的常用藥,但因其性偏寒,虛寒體質或腹瀉者慎用。

三、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酸赭”可形容類似酸棗的赭黃色,用于描述古物或人面色,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見于權威醫學典籍,可能為引申義或地域性表達。

四、延伸知識

地榆的葉子在夏季可泡茶解暑,但其核心用途仍以藥用為主。需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酸赭”的具體指向,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桉牍不逞之徒除息此發彼應澹薄但凡黨碑打掃大有可為蝶魂地毯東飄西蕩鬥蟋蟀督攝惡禱戹年法無二門鳳樓琪樹剛略酤賣海燕黑組龁噬懷香璜佩禁更驚神破膽眷赉舉厝苛缛亮眼蔓引耄衰沒後沒天良面人兒明正典刑粘滑鳥毳牛錄厄真袍皮老匹庶迫逐牽連乾錄清交傾靡頃然青谿壤脈上座失箸爽然自失王路四門宛足威明俠烈小題大做瑕擿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