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業的意思、識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業的解釋

見識與學業。 南朝 梁 沉約 《封授臨川等五王诏》:“ 徐州 刺史 秀 風穎雋邁,識業标簡。” 南朝 梁 任昉 《為武帝追封永陽王诏》:“亡兄德履沖粹,識業深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業(拼音:shí y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古語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學識與才能

指個人通過學習積累的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

例證:

《後漢書·馬援傳》載“援少有大志,諸兄奇之,以為有識業”,此處強調馬援年少時即展現出卓越的見識與才幹。

二、辨識事務的能力

特指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強調認知層面的深度。

例證: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言“為學須先明識業,方能辨是非”,說明治學需以清晰的辨識力為基礎。


詞源與演變

“識”本義為知曉、辨别(《說文解字》:識,知也);“業”原指事業、學業(《爾雅》:業,事也)。二者結合後,從唐代起逐漸凝固為複合詞,多用于評價人的綜合認知能力。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書面語,常見于學術評論或曆史人物評價。若需替代,可依語境選用“學識”“洞察力”等詞,如:

“他的識業令人欽佩” → “他的學識與洞察力令人欽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4.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編)

網絡擴展解釋

“識業”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í yè,其核心含義為“見識與學業” 的結合,主要用于形容個人的學識修養與專業能力。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構成:

    • “識”:指認知、見解,強調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判斷力。
    • “業”:指學業、職業或事業,側重于專業領域的知識積累與實踐能力。
    • 組合後表示“學識與專業能力的綜合體現”。
  2.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南朝梁沈約在《封授臨川等五王诏》中提到:“徐州刺史秀風穎雋邁,識業标簡。” 意為稱贊其見識卓越、學業精深。
    • 任昉《為武帝追封永陽王诏》中亦用“識業深通”形容學識廣博且通達事理。

二、其他語境中的延伸理解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南朝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一能苞羅瀕臨策頑磨鈍長規秤鈎持掩賜火粗拉當手疊雙東封斷閉弗弗負塗拊掌趕程溝郭股肱郡畫地成圖皇朝魂驚魄落瓠子檢屍矯介擊卒看台老兒子淚河擂木詅蚩符羅漢松鹿胎履崄謾怠蓬戶剽拾平頭小樣巾鋪軌遣日硗陿磬甸情狀卻坐日珠如法砲制塞上曲生漆沈雜舒揚統一口徑望其項背萬向節,萬向接頭危岌黠猾相杖宵明廨署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