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時俊 ”。《魏書·儒林傳·盧景裕》:“ 齊文襄王 入相,於第開講,招延時儁,令 景裕 解所注《易》。” 宋 李綱 《論治疏》:“誠能博求時儁,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
“時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時儁”同“時俊”,指當代或當時的賢俊之士,即傑出人才。其中“儁”是“俊”的異體字,讀音為jùn,意為才智超群、傑出之人。
字形結構
古籍用例
現代網絡解釋
部分資料将“時儁”與烈士時俊(原名時鴻俊)關聯,但此解釋缺乏權威依據,需謹慎參考。
“時儁”是古漢語中對傑出人才的雅稱,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時儁(shí jùn)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時光流逝,光陰飛逝,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時儁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是“日”字旁,右邊是“均”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
時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屬于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時儁的形态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代,時儁的寫法與現在的略有區别。舊時的寫法中,時儁的“儁”字部分的上面有一個“亻”字旁,表示人的意思。
1.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已經到了畢業的時儁。
2. 孩子的成長速度快如時儁,讓人感慨萬分。
時光、時代、時刻、儁世。
時光流逝、時光虛度、歲月匆匆。
時光靜止、永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