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滌的意思、蠲滌的詳細解釋
蠲滌的解釋
清除,除去。《後漢書·桓帝紀》:“庶望羣吏,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祥。” 明 李東陽 《應诏陳言奏宏6*治六年四月二十七日節該欽奉敕谕》:“蠲滌舊過,勉圖後功。”
詞語分解
- 蠲的解釋 蠲 ā 除去,免除:蠲除。蠲免。 顯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古同“涓”,清潔。 古代稱一種多足蟲。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滌的解釋 滌 (滌) í 洗:洗滌。滌濯。滌除。滌蕩。滌瑕蕩穢。 古代指養祭牲的房子。 古代指音樂節奏急速。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蠲滌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蠲滌"(juān dí)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保留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徹底清除、洗滌幹淨,常帶有去除污穢、免除災禍或淨化身心的抽象意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蠲 (juān):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蟲名"(《說文·蟲部》),但古籍中多假借為"除去""免除"之意。
- 引申義:
- 清除、除去:如《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蠲。"(鄭玄注:"蠲,猶潔也。")
- 免除:如蠲免賦稅(《史記·太史公自序》:"蠲除肉刑")。
- 潔淨、顯明:如《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 滌 (dí):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灑也",即洗滌(《說文·水部》)。
- 引申義:
- 清洗、掃除:如"滌器""滌場"。
- 清除(抽象事物):如滌除舊習(《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掊擊而知")。
二、複合詞釋義
"蠲滌"結合二字含義,強調徹底清除污穢或災禍,達到潔淨狀态:
- 《漢語大詞典》釋義:"清除;洗刷。多指災患、罪愆等。"(《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711頁)
- 經典用例:
- 《漢書·元帝紀》:"蠲滌煩苛,更定科律。"(指廢除煩瑣苛刻的法令)
- 《宋書·武帝紀》:"蠲滌穢瑕,蕩滌煩垢。"(喻指革新政治)
- 唐代柳宗元《賀赦表》:"蠲滌逋負,慰恤疲羸。"(指免除積欠的賦稅)
三、語義特征
- 對象抽象性:多用于清除災禍(如瘟疫)、罪過(如冤屈)、積弊(如苛政)等抽象事物。
- 動作徹底性:強調完全、幹淨的清除過程,區别于一般性清理。
- 結果淨化性:隱含清除後達到純淨、清明狀态的意味,常見于宗教或儀式語境(如道教"蠲滌魂魄")。
四、權威文獻參考
- 《說文解字》(許慎):單字本義溯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現代權威釋義(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複合詞用例解析(第2版,2014年)。
- 《漢書》《宋書》:曆史典籍中的經典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蠲滌"作為古漢語詞彙,承載着徹底清除污穢、災禍或罪愆以達至潔淨的核心語義,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典章制度描述中,體現了漢語通過複合構詞強化動作效果的表達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蠲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uān dí,其核心含義為清除、除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蠲:本義為“除去、免除”,如《後漢書》中“蠲滌貪穢”即指清除污穢。此外,“蠲”也有“清潔”之意,與“涓”相通。
- 滌:意為“洗滌、清除”,如“滌蕩”即指徹底清理。
- 組合義:兩字連用,強調徹底清除或淨化,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罪過、污穢等)。
二、古籍例證
- 《後漢書·桓帝紀》:
“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祥。”
意為:希望官吏們能清除貪婪污穢,為百姓祈求福澤。
- 明代李東陽奏疏:
“蠲滌舊過,勉圖後功。”
指清除過去的過錯,勉力建立新的功績。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蠲滌”較少使用,屬于書面語或文言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用以表達“徹底清除”的語義。
四、同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滌除、清除、蕩滌
- 關聯詞:蠲免(免除賦稅)、蠲潔(潔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後漢書》或明代奏疏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鮑老寶塔糖北闱赑怒采詩愁咨出治登賢都街二丙犯不着廢務概用甘露漿高體黑氓洪湍話舊回視鹄面剪口金氣錦州孔瘁闊狹琳琘例子緑蓋眊瞶木漸墓田逆運算疋配鋪司強對且食蛤蜊青雲學士曲兒宂泛三傳商霖詩谛釋口式圍輸虧素手檀維天威天眼桐雷魏草碨礧猥釀玮器問案問拟五兵佩下根銜枚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