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鵬與魚。比喻人與己。 唐 李商隱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禦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詩:“鵬魚何事遇屯同,雲水升沉一會中。” 劉學锴 餘恕誠 補注:“鵬喻 崔 ,魚自喻。”
根據相關詞典和文獻記載,“鵬魚”一詞的具體釋義如下:
一、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péng yú,注音為ㄆㄥˊ ㄩˊ。
二、基本釋義
指“鵬與魚”,象征兩種截然不同的存在,常用于比喻人與己的關系。鵬是神話中翺翔天際的大鳥,代表高遠志向;魚則居于水中,象征平凡或現實的處境,兩者對比突出差異或對立。
三、出處及例句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喜聞太原同院崔侍禦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中寫道:“鵬魚何事遇屯同,雲水升沉一會中。”
學者劉學锴、餘恕誠對此句補注:“鵬喻崔,魚自喻”,即以“鵬”代指他人(崔侍禦),以“魚”自比,暗含對際遇差異的感慨。
四、引申義
五、總結
“鵬魚”通過兩種生物的天然反差,構建了人與己、理想與現實的雙重隱喻,兼具哲學思辨與文學美感。其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鵬魚》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神秘而稀有的魚類。這種魚據說可以飛行在天空中,擁有巨大的翅膀和獨特的外觀。在中國文化中,鵬魚往往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勇氣、自由和幸福。
《鵬魚》這個詞的部首是鳥(鳥字旁),它屬于"魚"字的變形字。根據部首拆分,這個詞的讀音是“鵬(péng)”,而“魚(yú)”是表示魚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7畫。
《鵬魚》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地》一文中,描述了一種巨大的魚類。在古代文學和神話傳說中,鵬魚象征着巨大的力量和驚人的能力。
《鵬魚》的繁體寫法是「鵬魚」。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鵬魚》這個詞在古代一般寫作「鵬」和「魚」,沒有現代漢字中的左右結構。
1. 他的勇氣和自由精神讓人聯想到一隻飛翔的鵬魚。
2. 這幅畫中的鵬魚栩栩如生,仿佛要從紙上飛出來。
1. 鵬翼、鵬程、鵬淩(形容勇往直前)
2. 魚兒、魚龍混雜、魚貫而入(與魚有關的詞語)
近義詞:巨魚、飛魚、大魚(形容大小的魚)
反義詞:凡魚(普通的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