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象牙做的裝飾物。《孔叢子·記義》:“ 楚昭王 以安車象飾,因 宰予 以遺 孔子 焉。” 南朝 梁 簡文帝 《大6*法頌》:“緑弓黃弩,象飾魚文。”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象飾漢語 快速查詢。
“象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用象牙制作的裝飾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象飾由“象”和“飾”構成:“象”指大象或象牙,“飾”指裝飾物。組合後特指以象牙為材料制成的裝飾品,常見于古代貴族器物或禮儀用品中。例如《孔叢子·記義》提到楚昭王用“安車象飾”贈予孔子,南朝梁簡文帝的《大法頌》中也有“象飾魚文”的描述。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延伸理解
從構詞法來看,“象”亦可引申為“形象”,但根據現存典籍記載,“象飾”一詞主要與“象牙”相關,尚未發現與“形象裝飾”直接關聯的用法。
總結來說,“象飾”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孔叢子》或南朝文學作品。
象飾(xiàng shì)是一個合成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象”字的拆分部首是“豕”,它是指豬類動物;而“飾”字的拆分部首是“饣”,它意味着吃飯。所以,“象飾”的意思可以是裝飾豬類動物。
從字形上來看,“象”字的筆畫有11畫,“飾”字的筆畫有20畫,總共有31畫。
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完全清楚,但它的意義相對明确。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象飾來裝飾豬類動物,比如在慶祝節日或舉辦婚禮時,人們會給豬類動物戴上一些花環或彩帶,以增添歡樂氣氛。
事實上,象飾在古代漢字中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繁體字中的“象”字寫作「像」,而“飾”字保持不變。這種繁體字形式也被廣泛使用。
舉個例句來解釋象飾的用法:“在農村,人們常常在春節期間給家中的豬戴上花環,這是一種象飾活動。”
組詞方面,可以使用象飾作為形容詞,例如:“她穿着一件象飾的衣服,非常漂亮。”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類似的詞彙,比如裝飾、點綴、裝點等。
反義詞方面,與象飾相對的詞彙可以是脫飾、解飾等,表示去掉或解除裝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