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祭祖廟。饗,通“ 享 ”。《管子·立政》:“天子服文有章,而夫人不敢以燕以饗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劉師培 曰:“饗廟猶言廟享。謂不得以燕服而用為祭祀之服也。”《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天寶 十三載, 玄宗 朝獻 太清宮 ,饗廟及郊, 甫 奏賦三篇。”《清史稿·禮志五》:“除夕饗廟,實始 太宗 , 世祖 本之,著為祭典。”
“飨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帝王祭祀祖廟的儀式。以下為詳細解釋:
本義
指帝王祭祀宗廟的活動,表達對祖先的敬奉與追思。其中“飨”通“享”,意為“享用祭品”或“受祭”。
字義分解
文獻記載
學者注解
郭沫若等學者指出,“飨廟”強調祭祀的莊重性,與“燕服”(便服)形成對比,體現禮制規範。
“飨廟”是古代帝王在宗廟中舉行的祭祀儀式,通過供奉祭品、遵循禮制,表達對祖先功德的尊崇和國家正統的延續。其内涵涵蓋禮儀、服飾、場所等多重規範,是中華傳統禮制文化的重要體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管子》《新唐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辭書(如漢典)。
飨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祭祀祖宗的廟宇。
飨這個字由“食”和“昔”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食(8畫)+昔(8畫)= 16畫。
廟這個字由“廣”和“土”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廣(3畫)+土(3畫)= 6畫。
飨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動。古人以祭祀祖宗為重要禮儀,認為通過祭祀可以與祖先溝通,祈求祖先保佑後代。而祭祀活動通常在專門的廟宇内進行,這就是飨廟的由來。
飨廟的繁體字為「饗廟」。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飨廟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飨廟」。
1. 每年過年我們都要到家鄉的飨廟祭拜祖先。
2. 他捐贈了巨額資金興建了一座宏偉的飨廟,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飨宴、廟宇、食物、祭祀、祖先。
祖廟、祖殿、宗廟。
通俗廟、寺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