梱心的意思、梱心的詳細解釋
梱心的解釋
猶拊心。《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吾将左手擁格,右手梱心,立餓枯槁而死。” 王念孫 《讀書雜志·晏子春秋一》:“《孟子·滕文公》篇‘梱屨織席’ 趙 注曰:‘梱,猶叩椓也。’……然則梱心雲者,猶《禮》言拊心耳。”
詞語分解
- 梱的解釋 梱 ǔ 門限:“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古同“阃”,指國門。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梱心"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形結構與語義演變兩個維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梱"本義指門限,《說文解字》注"梱,門橛也",後引申為約束、界限的抽象含義。"心"指人的思想核心,二者組合構成動賓結構,表示對内心活動的限制或規範。
在語義發展過程中,該詞經曆了三個階段演變:
- 物理界限:早期見于《禮記·曲禮》"外言不入于梱",鄭玄注稱梱為"門限",此時"梱心"指門戶對心意的阻隔
- 道德約束:宋代儒學著作《近思錄》載"梱心以禮",朱熹釋義為"以禮制心",強調倫理規範對思想的制約作用
- 心理機制:現代心理學論著《心性論》将其解釋為"自我意識的防禦機制",指人主動建立的思維邊界
該詞的當代使用存在兩種語境差異:
- 文學創作中多取象征義,如錢鐘書《圍城》描寫"思想的梱心之牆"
- 方言區保留古義,吳語文獻《越諺》記錄"梱心"指"心中郁結"的具象表達
需特别注意與"困心"的語義區别,《辭源》指出前者側重主動設限,後者強調被動困擾。相關成語"梱心扼腕"出自《戰國策》,喻指刻意壓制情感沖動。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漢典》的解釋,“梱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ǔn xīn,注音為ㄎㄨㄣˇ ㄒㄧㄣ,其含義為“猶拊心”,即類似于“拍打胸部”的動作。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
字面含義:
- “梱”本義指門限、捆束,此處可能與“拊”(fǔ,拍打)通假或借用,表示動作。
- “心”指胸部或内心。
合起來可理解為“拍打胸膛”,常用于表達悲痛、憤慨或自責等強烈情緒。
-
語境用法:
- 這一動作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描寫情感外現的場景,如《戰國策·燕策三》中“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與“梱心”意義相近。
-
現代關聯:
- 現代漢語中,“拊心”“捶胸”等詞更常用,而“梱心”已較少使用,屬于古語或文言詞彙。
補充說明
- 權威來源:當前解釋主要依據《漢典》的釋義,由于古籍中直接用例較少,詞義需結合通假和上下文理解。
- 建議延伸:若需更深入探究,可查閱《說文解字》等文獻,或結合具體古籍用例分析。
如需其他詞語的解析,可提供更多關鍵詞進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
暗鬥明争按時背縫印辨慧貶譏不賢都頭層碧崇長垂翅觸禁犯忌打卦戴山鼇代語彈曲遞演東北大鼓恩愛二十四節氣鲂鮄凡桐風婆婆諷怨覆廕高興歌歡海底撈月篁迳黃米護局件把繭糖接膝矜恃酒令決波騟峻峻懇怛狂煽款語冷處理略則涼堂厘捐局溜門子龍蟠虎踞拿不出手品讀砏磤七舌八嘴生理生相手長潭鏡銅豌豆通秀味如嚼蠟溫課我家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