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名。形小,可供盆栽。 元 李衎 《竹譜詳錄·竹品譜》:“觀音竹,兩 浙 、 江 、 淮 俱有之,一種與淡竹無異,但葉差細瘦,彷彿楊柳,高止五六尺,婆娑可喜,亦有紫色者。 永州 祁陽 有一種止高五七寸,人家多植之水石之上,數年不凋瘁,彼人亦名觀音竹。” 明 羅曰褧 《鹹賓錄·南夷志一·占城》:“其産……觀音竹(如藤,長二丈,節長二三寸,色黑如鐵)。”
觀音竹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植物,其解釋可從植物特征、象征意義及用途等方面展開:
觀音竹學名為禾本科簕竹屬孝順竹的變種,原産于中國,株高可達6-7米,莖稈中空且表皮綠色,葉片呈長條尖形、嫩綠色。其形态小巧,常見盆栽品種高度僅五七寸(約15-23厘米),葉片細瘦如楊柳,偶有紫色變種。古代文獻如元代《竹譜詳錄》已記載其分布區域,包括兩浙、江淮及永州祁陽等地。
觀音竹常被賦予積極象征意義:
觀音竹亦稱米竹、筋頭竹,在古籍中曾描述其藤狀形态(如《鹹賓錄》記載“長二丈,色黑如鐵”),現代則以翠綠盆栽為主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品種或詩詞引用,可查閱《竹譜詳錄》等古籍,或參考植物養護指南。
觀音竹是一個常見的詞彙,意指一種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竹子。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觀音竹的拆分部首為竹(⼺),它的全拼為zhú。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6畫。
觀音竹一詞來源于中國民間信仰中的觀音菩薩。竹子象征着堅韌、持久,而觀音菩薩則被視為保佑人們平安和幸福的神靈。因此,觀音竹成為一種被人們廣泛種植和喜愛的植物。在繁體字中,觀音竹的寫法為「觀音竹」。
在古代,觀音竹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據了解,一些曆史文獻中将其寫為「觀音篙」、「觀音芾」等,但這些寫法在現代并不常見。
1. 我家的庭院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觀音竹。
2. 這株觀音竹的竹葉翠綠欲滴,非常美麗。
觀音竹常常和其他詞彙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詞組,例如:
1. 觀音竹林
2. 觀音竹筍
3. 觀音竹編
觀音竹的近義詞是「觀賞竹」,兩者在意義上相似。反義詞可視具體語境而定,常見的有「普通竹」、「野生竹」等。
觀音竹作為一種獨特的竹子,因其觀賞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通過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