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的意思、蒲劇的詳細解釋
蒲劇的解釋
[Puzhou opera of Shanxi Province] 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山西省南部地區
詳細解釋
蒲州梆子。戲曲劇種。 晉 南通稱“亂彈戲”。流行于 山西 南部和 河南 、 陝西 、 甘肅 、 甯夏 、 青海 的部分地區。是 山西 較古老的梆子劇種之一。
詞語分解
- 蒲的解釋 蒲 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裡,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蒲黃(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絨。蒲扇。 指“菖蒲”:蒲節。蒲月(指農曆五月)。
- 劇的解釋 劇 (劇) ù 厲害,猛烈,迅速:劇變。劇痛。劇烈。劇毒。加劇。 文藝的一種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題編出來,利用舞台由演員化裝演出:戲劇。劇本。劇情。劇種。劇院。劇壇。京劇。話劇。 姓。 筆畫數:;
專業解析
蒲劇是中國山西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蒲州梆子”,因發源于古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一帶)而得名。它以梆子擊節為特色,是山西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種,流行于山西南部及陝西、河南、甘肅的部分地區。
1.定義與别稱
- 定義:蒲劇是以山西蒲州(今永濟)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地方戲曲劇種,屬于梆子腔系統。其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犷豪放,擅演慷慨悲壯的曆史劇。
- 别稱:因其以棗木梆子擊節伴奏,故又稱“梆子腔”;因發源地古稱蒲州,也稱“蒲州梆子”或簡稱“蒲梆”。在晉南民間,也常被稱為“亂彈”。
2.曆史沿革
- 起源:蒲劇曆史悠久,其淵源可追溯至宋金元時期的铙鼓雜戲。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中後期的蒲州地區。
- 發展:明末清初已趨成熟,清乾隆年間達到鼎盛,班社衆多,名伶輩出,并向外傳播,對周邊地區的梆子戲如秦腔、晉劇、豫劇等産生了重要影響,被譽為“梆子戲鼻祖”之一。
- 近現代:新中國成立後,蒲劇藝術得到保護和發展,整理改編了大量傳統劇目,創作了新戲,并培養了一批優秀演員。2006年,蒲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3.藝術特點
- 音樂唱腔:屬闆腔體,主要闆式有【慢闆】、【二性】、【緊二性】、【流水】、【間闆】、【滾白】等。唱腔高亢激越,樸實奔放,多用真嗓(大本嗓)演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伴奏樂器以闆胡(呼胡)、笛子(二股弦)、三弦、梆子為主,武場打擊樂風格強烈。
- 表演藝術:表演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見長,注重特技的運用,如“翎子功”(耍翎子)、“翅子功”(帽翅功)、“梢子功”(甩發功)、“鞭子功”(如《跑城》中的徐策)、“椅子功”、“扇子功”等,技藝精湛,極具表現力。
- 行當:傳統上分生、旦、淨、丑四大行當,其中須生(老生)和青衣(正旦)的唱功戲尤為突出。
4.代表劇目與流派
- 代表劇目:傳統劇目豐富,有“本戲”(整本大戲)、“回戲”(折子戲)之分。常演劇目包括《窦娥冤》(《六月雪》)、《薛剛反朝》(《徐策跑城》)、《麟骨床》、《殺驿》、《挂畫》、《火焰駒》、《三家店》等。
- 流派與名家: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和衆多表演藝術家。近現代著名表演藝術家有王秀蘭(旦角,代表《殺狗》、《少華山》)、閻逢春(須生,代表《跑城》、《殺驿》,創閻派)、張慶奎(須生,代表《觀陣》、《跑城》)、楊虎山(花臉)等。
5.傳承與現狀
蒲劇作為重要的地方戲曲文化遺産,主要在山西晉南地區傳承發展。運城市及下轄各縣(如臨猗、萬榮、河津等)均有專業的蒲劇團。近年來,在政府扶持和藝人努力下,蒲劇在保護傳統、培養新人、創作新劇等方面持續進行,并通過各種演出活動和媒體傳播,努力擴大其影響力和觀衆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博物館(國務院公布名錄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蒲劇是中國山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定義與别稱
蒲劇又稱蒲州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另含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之一。其名稱源于發源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清代曾稱“山陝梆子”或“山西梆子”,20世紀50年代正式定名蒲劇。
二、曆史起源
- 可追溯至明代,成熟于明清時期,距今有數百年曆史。
- 起源說法有二:一說脫胎于鑼鼓雜戲,一說源自弦索調。
三、藝術特點
- 唱腔:以梆子腔為主體,節奏鮮明,分為慢闆、二性等闆式,兼具高亢激昂與細膩委婉。
- 音樂:采用七聲徵調式,樂器包括二胡、闆胡、月琴等民間樂器。
- 表演:注重身段、表情和戲曲特技,如耍花槍、變臉等,增強觀賞性。
四、流行區域
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如運城、臨汾),并延伸至陝西、河南等鄰近省份的部分地區。
五、代表劇目
經典劇目包括《薛剛反朝》《麟骨床》等,内容多取材于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如需更完整的資料,可參考相關戲曲研究文獻或地方文化志。
别人正在浏覽...
薄譴側記尺兵寸鐵吃辣面蠢愚雛尾初獻瘁心登祚蹀步獨個蕃長風喻蝮蠍割乳廬墓工夫茶廣庭大衆盥飾官長寡人之疾駻駻瓠巴會辦晦伏或體虎旗将門有将伽子疾脈金張館錦制克殲闊誕了佻連類比事流居陋短路費羅傘木精偏壓輕儳親生子女熱嘴榮雕上峰山陽笛升騰壽歲兕虎訟辯鐵十字通首至尾吞舟是漏溫哥華無涓污吏湘夫人饷遺析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