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蔽形影。謂隱居。景,同“ 影 ”。 晉 陸雲 《榮啟期贊》:“常被裘帶索,行吟於路,曰:‘吾著裘者何求,帶索者何索?’遂放志一邱,滅景林藪。”《南史·隱逸傳上·褚伯玉》:“聞 褚先生 出居貴館,此子滅景雲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
“滅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滅景”指隱蔽形影、隱居避世。“景”在此處通“影”,強調隱匿行迹、遠離塵世的生活狀态。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隱士的生活狀态。例如:
“滅景”與“遁迹”“隱逸”等詞義相近,均指向隱居避世的行為。
需注意“滅景追風”是另一成語,意為“形容速度極快”(如馬疾馳),與“滅景”本義無關。二者需根據語境區分。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隱逸主題的文史資料。
《滅景》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其中“滅”是部首,由火從上方燒掉底下的亥形部首構成,整個字的筆畫為五畫。而“景”則是部首,由日字形的圓點和一個多畫組成,整個字的筆畫為九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繁體字“滅”或“烕”可以代表“滅”的意思。
以下是關于“滅景”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場火災滅盡了整個城市的景象。
2. 戰争給這個地區帶來了無盡的滅景。
組詞:滅亡、滅絕、滅火、景色。
近義詞:毀滅、消滅、破壞。
反義詞:興盛、繁榮、美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