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相对原子质量的意思、相对原子质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相对原子质量的解释

即“原子量”(91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该数值无量纲,用于表示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大小,是国际通用的原子质量标度依据。

一、词典定义与科学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标准的比值。” 其科学内涵包括:

  1. 比较基准:以碳-12同位素原子质量的1/12(约1.6605×10⁻²⁷ kg)作为标准单位(1 u)。
  2. 平均值属性:因元素存在多种同位素,实际值为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按其自然丰度加权的平均值。例如氯元素(Cl)的35.45,源于³⁵Cl(75%)和³⁷Cl(25%)的加权计算。

二、国际标准与历史沿革

1961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确立碳-12标准,替代了早期以氧-16为基准的体系。中国国家标准《GB 3102.8-1993》明确规定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计算需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

三、计算示例(以碳元素为例)

碳的两种稳定同位素数据:

四、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五、应用意义

作为化学计算的核心参数,广泛用于: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IUPAC. Atomic Weights of the Elements(国际化学联合会原子量公报)
  3. 国家标准《GB 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网络扩展解释

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平均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用于简化原子质量的表达。

核心要点:

  1. 定义基础
    以碳-12同位素(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原子质量为基准,将其1/12定义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1 u ≈ 1.6605×10⁻²⁷ kg)。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与其比值。

  2. 计算方式
    公式为:
    $$ text{相对原子质量} = frac{text{某原子质量}}{frac{1}{12} times text{碳-12原子质量}} $$
    例如,氢原子质量约为1.67×10⁻²⁷ kg,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原子约为16 u,相对原子质量≈16。

  3. 实际应用中的“平均值”
    自然界中多数元素存在同位素,因此需按各同位素的丰度加权平均。例如氯元素含75%的氯-35和25%氯-37,其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为:
    $$ 35 times 75% + 37 times 25% = 35.5 $$

  4. 与“原子量”的关系
    两者常被混用,但严格来说,“原子量”是元素所有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而“相对原子质量”可指单一同位素或整体平均值(需结合语境)。

意义:

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能快速计算物质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时,数值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简化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1 mol氧原子质量为16 g。

别人正在浏览...

阿里山半文不白宝牀保养闭籴避虏逼幸财寶采气残漏尘烦词志从星窦迳二十四旗反形丰上兑下风树负债供职关门状官止神行古筝澣海黑姑薨奄环饼华臧积极修辞计勘禁防金鈚掘柘枝俊智科目记狼狈龙台满眼秘説谬僻宁武子旁吏飘飖潜形人我是非色力省略驶雨水塘泗上竦动素结铁柱宫玩艺罻罗温炖先畴现代戏贤母良妻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