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訓的意思、恒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訓的解釋

一定的典式;常訓。《晉書·夏侯湛傳》:“政有常道,法有恆訓。” 南朝 宋 謝莊 《奏改定刑獄》:“亦列聖之恆訓,用能化緻升平。” 明 劉基 《大勇齋記》:“使 曾子 而有此言,必亦有為,而非教 子襄 之恆訓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恒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恒訓”由“恒”(持久、不變)和“訓”(教導、準則)組成,核心含義為長期持續的教導或固定的典式規範。具體有兩種解釋方向:

  1. 長期訓誡:強調通過持久教導來引導他人(如提到“長期的訓誡和教導”)。
  2. 固定準則:指代經典規範或常規教導,如《晉書》中“法有恆訓”指法律需遵循常道(、3、5均引此例)。

二、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晉書》《大勇齋記》等原著,或通過滬江詞典()、漢典()查閱詳細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恒訓》的意思

《恒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經久不變的教訓、規則或原則。它用來形容某種價值觀、道德或行為準則是永恒不變的,無論時間、地點以及環境如何變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恒訓》這個詞的部首是心,并且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恒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書、典籍和格言。這些經典蘊含着過去智慧的結晶,被後人視為準則和教訓,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深遠的意義。

繁體

《恒訓》的繁體字為「恆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恒訓」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早期的漢字書寫形式中,「恒」字的構造略有差異,更加接近象形字,而「訓」字的造型也有一些微妙的變化。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恒訓」的例句:

1.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我們應該銘記着那些恒訓。

2. 她一直遵循着家族的恒訓,從不偏離正道。

3. 這部小說中傳達的恒訓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

組詞

與「恒訓」相關的組詞有:

1. 恒心

2. 恒久

3. 恒定

4. 訓導

近義詞

與「恒訓」近義的詞語有:

1. 永訓

2. 常訓

3. 固定規則

4. 不變原則

反義詞

與「恒訓」反義的詞語有:

1. 變通

2. 靈活性

3. 不拘一格

4. 非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