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聽信無根據地輕視敵人的虛妄之言。《司馬法·定爵》:“軍無小聽,戰無小利。” 清 曹元忠 輯《<司馬法>古注》:“小聽,謂輕弱敵人,稱其虛弱危敗易勝,以喜士衆,沮備豫也。”
(2).猶稍待。《南齊書·鄱陽王锵傳》:“我欲與公共計取 鸞 ,公既不同,我不能獨辦,且復小聽。”
(3).小廳堂。 唐 李德裕 《代宏敬與澤潞軍将書》:“ 姜崟 狀稱:四月六日大衙宅内小聽實見本使,至八日晚後, 劉稹 傳本使處分。”
“小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及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釋義及用例分析:
軍事策略中的虛妄之言
指聽信對敵人的輕視性錯誤判斷,出自《司馬法·定爵》的“軍無小聽,戰無小利”。清代曹元忠在《<司馬法>古注》中解釋為:因輕敵而誇大敵方弱點,導緻戰備松懈。
時間上的短暫等待
見于《南齊書·鄱陽王锵傳》的“且復小聽”,意為“稍待片刻”,多用于對話中表達延緩行動的委婉說法。
建築空間名稱
唐代李德裕在《代宏敬與澤潞軍将書》提到的“大衙宅内小聽”,指官邸中較小型的廳堂,與主廳形成空間層級。
古今用法差異: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當代文獻僅見于方言或仿古語境(如的方言造句)。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司馬法》等古籍獲取原始語境。
小聽是一個常用的中文詞彙,通常用于形容某人能夠輕易理解、聽從他人的話語或建議。
小聽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小(小字部首)和聽(耳字部首)。其中,小字部首有三畫,而耳字部首則是四畫。
小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大宗師》這本古籍,原文中有一句話:“天下之厚者薄於麻,而不可以扣鍾傳小聽。”這句話意思是:世界上最厚的東西都比麻細小,無法敲擊鐘傳達細小的聲音。這裡的“小聽”指的即是細微的聲音,後來逐漸演變為理解别人的意見或建議。
繁體字“小聽”的寫法為“小聽”,使用了聲符旁、小字旁、而字旁、耳字旁以及口字旁。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小聽一詞在古代的寫法為“小聽”。這種寫法使用了小字的形狀,并在上方加上了耳字旁和雙聲旁。
1. 她非常小聽,總能聽從我的建議。
2. 他小聽大人的話,從小就對父母非常尊敬。
小聽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複合詞,如:小聽感恩、小聽謙卑等。
近義詞:恭敬、順從、聽命、遵從
反義詞:不聽勸告、固執、抗拒、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