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帆。謂停船。 唐 方幹 《題桐廬謝逸人江居》詩:“鳥自樹梢隨果落,人從窗外卸帆過。” 元 張雨 《吳興舟中》詩:“船頭濯足畏魚淰,港口卸帆驚鳥呼。” 清 黃景仁 《錢塘舟次》詩:“卸帆隻憶 吳淞 岸,擁楫驚聞 越 客吟。”
“卸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船隻降下帆篷、停止航行的具體動作。字面意義中,“卸”為取下、解除,“帆”即船帆,合指結束航行狀态。
引申比喻
在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常比喻行動終止或進程暫停,例如事業、計劃等階段性結束。這種用法通過“停船”的意象,傳遞出主動或被動停止的意味。
詩文例證
唐代方幹《題桐廬謝逸人江居》中“人從窗外卸帆過”,元代張雨《吳興舟中》“港口卸帆驚鳥呼”等詩句,均以“卸帆”描繪停泊場景,體現其古典文學中的實際應用。
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既可描述船隻停靠,也可借喻事件收尾,如“項目卸帆後進入總結階段”。
總結來看,“卸帆”兼具具體動作與抽象象征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詩詞用例,可參考、6的文獻來源。
《卸帆》是一個成語,指船舶靠岸後将帆收起。也用來比喻結束旅程、完成使命。
《卸帆》的部首是「⺡」,拆分為「卩」和「川」。總共有9筆。
《卸帆》一詞最早出現在《列子·湛否》一文中。文章寫道:“高宗無可仕之才子鄉之,未久,欲卸帆而歸。”意為高宗無法找到才能出衆的人而返回故鄉,不久之後便想要結束旅程回家。
《卸帆》的繁體寫法為「卸凡」。
古時候,《卸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現代相同。
1. 結束了長時間的旅行,他終于能夠卸帆歸船。
2. 完成了這個項目,他可以卸帆了。
1. 卸貨:将貨物從車、船等上卸下來。
2. 卸任:結束擔任職務,不再承擔相應的職責。
結束、歸船、歸隊、返航
起帆、出海、出發、啟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