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晁董的意思、晁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晁董的解釋

漢 代 晁錯 和 董仲舒 的并稱。《宋史·王十朋傳》:“學者争傳誦其策,以拟 晁 董 。”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文章過 晁 董 ,對丹墀已膺天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晁董是漢語中對西漢兩位著名政治家晁錯與董仲舒的合稱,屬曆史人物并稱類專有名詞。以下從釋義、人物背景及文化影響三方面分述:


一、釋義與來源

“晁董”特指晁錯(前200年—前154年)與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二人均為西漢重要思想家、政治家。該并稱最早見于《漢書·叙傳》:“抑抑仲舒,再相諸侯,身修國治,緻仕縣車,下帷覃思,論道屬書,谠言訪對,為世純儒。……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後世以“晁董”并稱,凸顯其治國理念對漢代的影響。


二、人物分述

1. 晁錯

2. 董仲舒


三、并稱意義與文化影響

  1. 治國思想互補:

    晁錯重“法治強權”,董仲舒主“德治教化”,二者共同塑造漢代“外儒内法”的統治框架。

  2. 曆史評價:

    班固評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董仲舒“為世純儒”(《漢書·叙傳》),後世視二人為西漢治國思想的代表性人物。

  3. 文學化用:

    宋代劉克莊詩雲“晁董未能窺著作,臯夔未必是人才”(《後村集》),以“晁董”喻指傑出謀國之士。


參考資料:

  1. 《漢書·晁錯傳》,中華書局點校本,線上閱讀
  2. 《漢書·董仲舒傳》,中華書局點校本,線上閱讀
  3. 《漢書·叙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本,漢典網引錄

網絡擴展解釋

“晁董”是一個由曆史人物姓氏組合而成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晁董”指代漢代兩位著名人物——晁錯和董仲舒,比喻地位高但實際權力有限,隻能處理瑣碎事務的人。


二、詞源與結構

  1. 晁:即晁錯(前200年-前154年),西漢政治家,官至禦史大夫(三公之一),主張削藩、重農抑商,因觸怒諸侯被殺。
  2. 董:即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儒家學者,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政治實踐中未掌實權。
  3. 組合邏輯:兩人雖名望顯赫,但晁錯因政治鬥争被殺,董仲舒多居學術高位,故并稱“晁董”,暗含“高位虛權”之意。

三、曆史背景解析

  1. 晁錯的矛盾:
    他身居高位(禦史大夫),推行削藩政策觸及諸侯利益,最終被景帝處死,體現其“權高而危”的困境。
  2. 董仲舒的局限:
    作為思想家,他雖受尊崇,但未進入權力核心,更多以學術影響政治。
  3. 共性特征:
    兩人均以思想或政策聞名,卻因性格(如晁錯剛直刻薄)或時代局限,未能充分施展權力。

四、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晁錯或董仲舒的具體事迹,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稗記白鸠被控輩類采斵餐風宿露參體重仞丹煇雕磚墩堡負任蒙勞槁質鼓衆駭水荷蘭淮王黃帳諱言魂飛魄蕩豁牙鋸齒獎挹畿封觊利靜緩矍相圃沮澤開拆恐怕诳言枯毀困寠拉家帶口狼疾理安遼視淩脅犂生骍角貿易風馬帳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鳴銮秘獄末略辟治傾服晴昊戎籍少待聲情誓天斷發四老送敬天威外客晚世無補于事香山居士喜從天降信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