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和緩慢。《埤雅·釋獸》:“猴性躁急,猿性靜緩。”《人民文學》1979年第6期:“停停,姑娘說,恢複了靜緩的聲調。”
"靜緩"是由"靜"與"緩"兩個單字構成的複合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的解釋體系,"靜"本義為靜止、安定,《說文解字》釋作"審也",後引申出安詳、平和之意;"緩"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中解釋為"慢而不急,寬舒不迫",既指時間維度上的慢速,也指空間維度上的松弛。
在具體語境應用中,"靜緩"多用于描述兩種狀态: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現代漢語構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4年)将此類"形容詞+形容詞"的并列式複合詞歸入狀态描述類,其語義重心在于通過兩個近義語素強化對特定狀态的刻畫。
“靜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靜緩”指平和緩慢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人的行為、聲調或環境氛圍。例如《埤雅·釋獸》中提到“猴性躁急,猿性靜緩”,通過對比強調“靜緩”與急躁相反的特性。
部分資料(如)将“靜”解釋為“心情平靜”,但更權威的來源(如、3、7)更側重“平和緩慢”的整體狀态,建議以古籍和文學引用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埤雅》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的詳細釋義。
北曲标徹表面光步罡踏鬥朝司懲責吃大戶吃力伽籌碗春花蠢人春至村氓黛色鼎言東西廠輔贊覆查服鄭貫例糇食荒阙狐怪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江神子勦除交鳴嬌奢挾日界柱齎發禁條酒澱絶崄局鼃款跨廓通聯踡連木龍罔象鸾鑒馬鐵貧嘴滑舌破敗剖篿起綱侵天圈圈善不燒燼少吏世貴侍箕帚竦首貪冒桃葉妓體類同樂會通信兵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