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馬融傳》:“ 融 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因以“馬帳”指通儒的書齋或儒者傳業授徒之所。 元 丁複 《送客》詩:“ 馬 帳朋方集,麟經講未殘。” 清 趙翼 《王夢樓挽詩》:“生有笙歌矜 馬 帳,死猶詩句在 雞林 。” 餘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韻》:“ 吳門 風雨今三載, 馬 帳笙歌舊念年。”
“馬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馬帳”指東漢經學家馬融講學時所用的绛紗帳,後引申為通儒的書齋或儒者傳業授徒的場所。
據《後漢書·馬融傳》記載,馬融才學廣博,授課時常坐于高堂,懸挂绛紗帳,前有學生聽講,後有女樂演奏。他打破傳統儒者的拘謹風格,将學術與生活雅趣結合,因此“馬帳”成為其教學場景的象征。
部分資料(如)提到“馬帳”指軍隊帳篷或領導人辦公場所,此說法可能與字面聯想有關,但缺乏古籍支持,主流含義仍以馬融典故為核心。
“馬帳”承載了中國古代教育文化的意象,既體現學術傳承,也反映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馬帳》是指在駐軍或馴養馬匹的地方搭建起的帳篷。帳篷用來保護馬匹免受惡劣天氣和外界環境的影響,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馬帳》的拆分部首是馬字旁,由四個筆畫組成。
《馬帳》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營生活。在古代,士兵征戰邊疆時,常常會搭建帳篷作為臨時住所,馬帳就是其中之一。馬帳所指的是士兵用來住馬的帳篷,以及駐軍或王公貴族的帳篷。
《馬帳》的繁體字為「馬帳」。
古時候,「帳」的寫法為「帳」。
我看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個馬帳,裡面停滿了駿馬。
相關的組詞有:
- 馬廄:指專為飼養和照料馬匹而設的場所。
- 馬圈:指馴養和飼養馬匹的地方。
與「馬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馬棚:搭建用來停放馬匹的棚子。
- 馬房:指專門用來馴養、飼養馬匹的房屋。
與「馬帳」意思相反的詞語為:
- 馬奴:指以馬為生計的人,也可用來形容馬匹承擔大量勞動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