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意思、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詳細解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解釋
謂做事無不有個好的開端,但很少有堅持到底的。《詩·大雅·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及長,式觀史氏,眇覿昔人,特立獨行以自著見者甚衆,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詞語分解
- 有終的解釋 .始終一貫。《易·謙》:“謙,亨。君子有終。”《詩·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南朝 宋 謝瞻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逝矣将歸客,養素克有終。”.有終極。《禮記·喪服四制》:
專業解析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一句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詞解析
- 靡 (mǐ): 否定詞,意為“沒有”、“無”。
- 不: 否定副詞。
- 有初: 指有開始、有開端。“初”即起始、開頭。
- 鮮 (xiǎn): 形容詞,意為“少”。
- 克: 助動詞,意為“能夠”。
- 有終: 指有結果、有結局、能堅持到底。“終”即結束、終點。
二、整體釋義
這句話直譯為:(做事)沒有(誰)不能開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最終(完成)。
其核心含義在于:
- 強調開端容易而堅持困難: 任何事情開始做(“有初”)相對容易,人們往往充滿熱情和決心。然而,要持之以恒、克服困難、最終達成目标(“有終”)則非常困難,能做到的人很少(“鮮克”)。
- 告誡善始善終的重要性: 它提醒人們做事不僅要有好的開頭,更要重視過程,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圓滿的結果。如果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即使開始再好也是徒勞。
三、出處與背景
此句出自《詩經·大雅·蕩》。這是《詩經》中一首具有政治諷喻色彩的詩篇,相傳為周大夫托古諷今,借周文王斥責殷纣王之口,諷刺當時周厲王的暴虐無道。原文是: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中以此句批評殷纣王(或影射周厲王)在統治初期或許還過得去,但最終卻昏庸殘暴,未能将良好的開端保持到最後,導緻亡國。這深刻揭示了統治者(或任何人)如果不能善始善終,終将招緻失敗的規律。
四、引申義與應用
這句話超越了其原始的政治諷喻背景,成為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格言:
- 個人修養與事業: 鼓勵人們在追求理想、學習知識、培養品德、經營事業時,要有恒心和毅力,避免三分鐘熱度。
- 治國理政: 告誡執政者政策需有連續性,施政需持之以恒,方能長治久安。
- 人際關系: 提醒人們在交往中要始終如一,信守承諾。
五、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對“靡”、“鮮”、“克”、“初”、“終”等字詞有詳細釋義,并收錄該成語,解釋其出處及含義。其權威性在漢語辭書界得到公認。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作為學習古代漢語的重要工具書,對構成該成語的關鍵字詞如“靡”、“鮮”、“克”等提供了準确的古義解釋,并引用了《詩經》原文作為書證。
- 《詩經注析》(程俊英、蔣見元著,中華書局): 此書是《詩經》研究的權威注本之一,對《大雅·蕩》篇有詳細的題解、注釋和賞析,明确指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詩人總結的規律”,并闡釋了其在詩中的具體所指和普遍哲理。中華書局作為古籍出版的權威機構,增強了其内容的可信度。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該成語,解釋其字面義、比喻義,并注明出自《詩經·大雅·蕩》。上海辭書出版社在辭書出版領域具有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是中國古代經典名句,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
逐字釋義
- 靡:無、沒有(與“不”構成雙重否定,表示“沒有不”)。
- 初:開始、開端。
- 鮮:少。
- 克:能夠。
- 終:終結、結局。
全句直譯為:“(人們)沒有不開始的,但很少能堅持到最終。”
-
引申含義
強調做事容易有良好開端,但難以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常用于告誡人們保持初心,避免半途而廢。
二、出處與背景
- 原典:出自《詩經·大雅·蕩》,是西周大臣召穆公斥責周厲王昏庸無道的谏言。詩中借古諷今,警示統治者若暴虐荒淫,終将失去民心。
- 曆史引用:
- 唐代《資治通鑒》評價唐玄宗時引用此句,批評其早年勵精圖治,晚年卻因奢靡誤國。
-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中,也化用此句表達對人情易變的感慨。
三、演變與對比
- 語義演變:原指“作惡者難逃惡果”,後逐漸泛化為對“堅持”的強調。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即受此句啟發。
- 哲學意義:揭示人性中常見的“三分鐘熱度”現象,提醒人們重視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四、現實意義
- 個人層面:學習、工作中需保持恒心,避免虎頭蛇尾。
- 管理層面:政策制定或項目推進需注重長期執行,而非僅關注啟動效果。
- 曆史啟示:如唐玄宗、周厲王等案例,均印證了“慎終如始”的重要性。
五、經典示例
- 《詩經》原句: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資治通鑒》評唐玄宗:
“明皇之始欲為治,能自刻厲節儉如此,晚節猶以奢敗……可不慎哉!”
此句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人性與治理的普遍困境,至今仍被廣泛引用,成為強調堅持與責任的重要文化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百夫雄變化身璧池跛倚補湊澄怆抽搐楚砧大纛大收煞疊影都盛盤敦品扼隘墳園佛豆跟底工讀學校篝鑪還活酣對環極講幄雞碑嶻嶻介絶淨得矜耀捐糜絶軌軍規看馬跨涉愧負緑毛賣萌鬧手甯為雞口,無為牛後哝哝屏鏡潑風破六韓凄哀期冀清淮桑枲三查三整生吞紳冕衰劣宿儲歲殚天損鐵路職工拓落萬用電表萬狀於乎屋霤仙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