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做事無不有個好的開端,但很少有堅持到底的。《詩·大雅·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一:“及長,式觀史氏,眇覿昔人,特立獨行以自著見者甚衆,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是中國古代經典名句,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逐字釋義
引申含義
強調做事容易有良好開端,但難以持之以恒、善始善終。常用于告誡人們保持初心,避免半途而廢。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明皇之始欲為治,能自刻厲節儉如此,晚節猶以奢敗……可不慎哉!”
此句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人性與治理的普遍困境,至今仍被廣泛引用,成為強調堅持與責任的重要文化符號。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一句出自《荀子·勸學》的格言,意為“沒有什麼事物是一開始就不早,并且能夠持久到最後的”。這句話表達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即一切事物都有開始和結束,起初或許是繁榮富饒的,但最終常常會走向衰敗或毀滅。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的拆分部首為革、二、魚、糸、四;其總筆畫數為21畫。
這句話出自中國戰國時期荀子的《勸學》一書。荀子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儒家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很多關于人性、修身立命的觀點。這句話則體現了他對人生事物發展的深刻洞察。
在繁體字中,這句話的寫法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古代字形變化較多,具體形态與現代字形有所差異。
1. 人們常常說:“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因為一切都有可能轉瞬即逝。
2. 曆史告訴我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事物常常是由于内部循環或外部壓力導緻的。
1. 靡言:含義為虛假動聽的言辭。
2. 有始有終:含義為有開始也有結束,形容事物有規律性。
3. 鮮明:形容特别明顯、突出的。
4. 克服:克制、戰勝,表示戰勝困難或超越自己。
1. 始有終,指事物一開始就注定有結束。
2. 激起頭,形容事情開始時非常有生氣。
3. 光芒一閃,形容事物的繁榮富饒隻是一時的。
1. 永垂不朽,表示事物永恒存在,無法消逝。
2. 永遠無始,意味着事物自始至終都沒有起點,永無盡頭。
3. 永無終結,表示事物沒有結束的可能性,無法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