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墩堡的意思、墩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墩堡的解釋

亦作“墪堡”。報警台和堡壘。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既省墪堡守望之戍,并免舟楫營繕之需。”《明史·翁大立傳》:“邊關千裡,悉遭洪水,墩堡傾頽,何恃以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墩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墩堡(拼音:dūn pù 或 dūn bǎo)指報警台和堡壘的組合設施,主要用于古代軍事防禦。該詞在明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二、詞源與結構

三、其他說明

  1. 異體寫法:也作“墪堡”;
  2. 讀音争議:多數來源注音為dūn pù,但部分詞典标注為dūn bǎo;
  3. 引申用法:極少數資料提到其作為成語形容“心理堅定”,但缺乏權威文獻佐證。

四、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明清時期邊疆或關隘的防禦體系,如“邊關墩堡”“沿海墩堡”等,強調軍事警戒功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或明代軍事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墩堡(dūn bǎo)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在城市或村莊周圍建立的一座高而寬的防禦工事,用于保衛和防止敵人進攻。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土”和“土”,并且它的筆畫數是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為了保護自己,常常在城市或村莊周圍建造城牆和堡壘。墩堡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防禦工事,用于築起高而寬的牆壁來抵擋敵人的攻擊。 在繁體字中,墩堡的寫法為墩堡,拼音也是dūn bǎo。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似的形狀和意義。古代的墩堡寫作墩壩,仍然傳達着防禦和保護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墩堡的例句: 在古代,人們經常在關鍵的戰略要地修築墩堡來抵禦敵人的進攻。 除了墩堡以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如防禦工事、城堡、城牆等。 墩堡的近義詞可以是堡壘、防禦工事,而反義詞可以是開放、無牆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