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墩堡的意思、墩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墩堡的解釋

亦作“墪堡”。報警台和堡壘。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既省墪堡守望之戍,并免舟楫營繕之需。”《明史·翁大立傳》:“邊關千裡,悉遭洪水,墩堡傾頽,何恃以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墩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軍事術語,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古代軍事防禦體系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墩"

    指土堆或高起的土台,後引申為瞭望台或烽火台。《漢語大詞典》釋為:"土堆;厚而粗的木頭或石頭等" ,在軍事語境中專指用于警戒、傳遞信號的獨立高台。明代《武備志》載:"墩者,烽堠之基,高築土阜,上置柴籠" 。

  2. "堡"

    本義為土築的小城或防禦工事。《說文解字》注:"堡,障也,從土保聲",指以土石構築的守衛據點 。後泛指屯兵駐守的軍事要塞。

二、合成詞"墩堡"的釋義

"墩堡"特指明代邊防體系中烽火台與小型堡壘合一的軍事設施,兼具瞭望警戒與駐防功能:

三、曆史文獻佐證

  1. 《明史·兵志》:

    "薊鎮邊垣,延袤二千裡……隘口百馀,戍堡、墩台三千馀座",明确将"墩台"與"戍堡"并列為邊防要素 。

  2.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記載宣府鎮"墩堡林立,每五裡一墩,十裡一堡",體現其空間布局密度 。

四、現代權威辭書定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釋義:

"墩堡:古代邊防駐軍的瞭望堡壘。墩指烽火台,堡指營壘,二者常合為一體。"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查看詞條
  2. 茅元儀. 《武備志·卷一百十·烽堠》[M]. 明天啟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3.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八·北直九》[M]. 清稿本.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張廷玉. 《明史·卷九十一·兵志三》[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74. 線上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墩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墩堡(拼音:dūn pù 或 dūn bǎo)指報警台和堡壘的組合設施,主要用于古代軍事防禦。該詞在明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二、詞源與結構

三、其他說明

  1. 異體寫法:也作“墪堡”;
  2. 讀音争議:多數來源注音為dūn pù,但部分詞典标注為dūn bǎo;
  3. 引申用法:極少數資料提到其作為成語形容“心理堅定”,但缺乏權威文獻佐證。

四、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明清時期邊疆或關隘的防禦體系,如“邊關墩堡”“沿海墩堡”等,強調軍事警戒功能。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或明代軍事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叱按鞠悲慨賓禮藏鋒斂锷參牟子腸衣楚人騷詞彙學紞如登昭電動定限嫡親阇台豐露風亭龜齡咳兒海鳥紅白喜事揮舞戶衞嘉況踐蹈教育局佳文戒火緊地筋縷镌诘舉綱持領居鬼峻邈據争刊改浪汗留養陋曲戮民淪破瓯脫地評定清官情人眼裡出西施權便日景三五門掃望傻小子同文共規兔冊兔影望峯息心武昌柳夏苗先天之精謏狹斜岔兒新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