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觊利的意思、觊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觊利的解釋

企求利益。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續史》:“蓋皁有定數,得之多或得之早,皆可覬利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觊利”是由“觊”和“利”組成的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發音為jì lì(多數資料注音為四聲,标注的“jī lì”可能是誤寫)。字面指“追求利益”,但多含貶義,表示為個人私利而不顧道義或大局。

詳細釋義

  1. 構成解析
    • “觊”意為“希求、企圖”;“利”指利益、好處。合起來強調對利益的急切追逐,常隱含負面評價。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因私欲損害集體或他人利益的行為。例如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續史》中的用例:“得之多或得之早,皆可觊利耳”,暗諷利用規則漏洞謀私利者。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牟利、貪利(但“觊利”更側重“不正當企圖”)
    • 反義詞:克己奉公、舍利取義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四友齋叢說》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觊利的意思

觊利 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觊觎財利、貪戀經濟利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觊利的部首是角,筆畫數為9。

來源

觊利的來源比較具有曆史故事情節。相傳古時候,大禹治水而得民心,被封為天子。大禹去世後,太廟中的《堯訓》卷軸上記錄了許多聖賢的教誨。然而,太廟内官吏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竟然用卷軸上的字塗抹了一些文字,并僞造了一些内容。這就是觊利最早使用的背景。

繁體

觊利的繁體字為覬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觊利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覬利」。

例句

1. 他對于權力和金錢總是觊利不已。
2. 這個人一心隻想觊利,從來沒有為他人着想。

組詞

觊利的相關詞彙有:觊觎、觊見、觊觎、觊觑。

近義詞和反義詞

觊利的近義詞包括:貪圖、貪婪、貪心。
而反義詞則有:清廉、正直、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