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疾的意思、狼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疾的解釋

(1).昏亂;糊塗。《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 趙岐 注:“謂醫養人疾,治其一指而不知其肩背之有疾,以至於害之,此為狼藉亂不知治疾之人也。” 宋 葉適 《<龍川集>序》:“使 同甫 晚不登進士第,則世終以為狼疾人矣。” 清 黃遵憲 《自治》詩:“汝非狼疾人,奈何不自治?”

(2).指緻命的疾病。 宋 王安石 《上時政書》:“《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臣願陛下以終身之狼疾為憂,而不以一日之瞑眩為苦。” 宋 王安石 《上淩屯田書》:“ 俞拊 ,疾毉之良者也。其足之所經,耳目之所接,有人於此,狼疾焉而不治,則必欿然以為己病也。”

(3).指殘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扶女入室,面如塵土,血淋衿袖;驗其手,則右拇斷矣……女曰:‘狼疾之人,不能操箕帚矣。當别為賢仲圖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狼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昏亂、糊塗

指人思維混亂或缺乏判斷力。這一釋義源自《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趙岐注解稱,這類人如同醫生隻治療手指卻忽視肩背的重病,屬于“狼藉亂不知治疾之人”。宋代葉適的《<龍川集>序》中也用“狼疾人”形容不明事理者。

2.緻命的疾病

比喻嚴重到危及生命的病症。王安石在《上時政書》中以“狼疾”暗喻國家隱患,強調需以長遠之憂為重。

3.殘疾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阿英》中,“狼疾”被用來描述身體缺陷,如“血淋衿袖,驗其手則右拇斷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孟子》、王安石政論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狼疾

狼疾是一個中文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狼(羊的科學名)和疾(快速的意思)。

狼疾的拆分部首分别為狗和疾。狗是狼的同義詞,代表着野性和獵食本能。疾則表示快速的意思。

狼疾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是形容狼在獵食時的快速動作和行為。狼疾也用來形容人類快速行動的能力。

在繁體字中,狼疾的寫法為「狼疾」,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狼通常寫為「犭良」,疾的寫法為「疒疾」。直至今天,狼的寫法仍保留了犭的部首,疾的寫法保留了疒的部首。

以下是一些使用狼疾的例句:

  1. 狼疾的獵食能力讓它成為動物界的頂級捕食者。
  2. 他的運動神經很好,狼疾的速度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3.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狼疾的反應速度。

狼疾可以拆分為兩個單獨的詞語,狼和疾,可以用來組詞。例如:

  1. 狼心狗肺
  2. 疾風知勁草

狼疾的近義詞可以是迅猛、敏捷,反義詞可以是遲緩、慢吞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