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在王畿的四周聚土為界。《周禮·地官·封人》:“封人掌詔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 鄭玄 注:“畿上有封,若今時界矣。” 賈公彥 疏:“謂王之國外四面五百裡各置畿限,畿上皆為溝塹,其土在外而為封。” 孫诒讓 正義:“《大司徒》注雲:‘千裡曰畿。封,起土界也。’”
(2).指京畿的疆界。《宋書·索虜傳論》:“至于 晉 始,姦黠漸著,密邇畿封,窺候疆埸。” 南朝 陳 張正見 《和諸葛覽從軍遊》:“治兵耀武節,縱獵駭畿封。”
“畿封”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王畿邊界的劃定
指在王畿(天子直接管轄的千裡領地)四周用土堆或溝塹劃定疆界。此義源自《周禮·地官·封人》記載的“為畿封而樹之”,鄭玄注解為“畿上有封,若今時界矣”,即類似現代邊界标識。
京畿的疆域範圍
引申為都城周邊的行政轄區,如《宋書·索虜傳論》中“密迩畿封”即指靠近京畿疆界。
二、詞源與延伸
三、曆史背景
周代實行“九畿”制度,以王畿為中心向外分封諸侯,形成“侯、甸、男、采、衛”等層級。畿封不僅是地理劃分,更是權力層級的體現。
該詞兼具具體地理标識與抽象政治疆域的雙重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權與分封制度的特點。
《畿封》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地理或政治區域的範圍。它指的是古代中國帝王的行宮和封地的地理轄區。
《畿封》的部首是田字旁(田),它的總共有10個筆畫。
《畿封》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大傳·周書·開祖》,它是形容秦始皇設立的賦稅制度。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指代行宮和封地的地理轄區。
《畿封》的繁體寫法是「糾封」。
在古代,「畿封」的寫法略有不同,常采用「畾封」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1. 古代中國的皇帝常常在畿封之地進行重要的政治和儀式活動。
2. 清朝的皇帝在北京設立了自己的畿封,稱為紫禁城。
畿封地、畿内、畿外、封地
都尉、行宮、封疆
戎狄、野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