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狄的意思、遐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狄的解釋

(1).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後皇》:“沇沇四塞,遐狄合處,經營萬億,鹹遂厥宇。”

(2). 長狄 。本謂 狄 族的一支,其人身材高大。後世遂塑像以鎮殿堂。《文選·何晏<景福殿賦>》:“爰有 遐狄 ,鐐質輪菌,坐高門之側堂,彰聖主之威神。” 李周翰 注:“ 遐狄 、 長狄 也,古之長人。以銀鑄之,其形質輪菌然而高,皆坐於門側堂上,以明帝王威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狄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曆史語境及權威詞典解釋三個層面進行闡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指“遙遠”,引申為“邊遠之地”或“長久”。《說文解字》釋:“遐,遠也。”
    • 古代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如匈奴、鮮卑等。《爾雅·釋地》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 合稱“遐狄”即指遠方的狄族,特指居住于中原王朝疆域之外的北方遊牧民族。

二、曆史與文化内涵

  1. 地理與族群指向

    “遐狄”多見于秦漢至魏晉文獻,強調其地理的遙遠性與文化的異質性。例如《漢書·匈奴傳》以“遐狄”泛指塞外民族,隱含“未開化之地”的意象。

  2. 政治與軍事語境

    在史書中常與“征伐”“和親”等事件關聯,反映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的互動關系。如《後漢書》提及“鎮撫遐狄”,體現中央政權對邊陲的經略策略。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遠方的狄人。古代指北方少數民族。”并引《晉書·四夷傳》佐證:“遐狄遺種,竄伏塞表。”

  2. 《古代漢語詞典》

    補充其文化象征意義:除實指北方民族外,亦引申為“未受王化之地”,承載華夏中心觀的族群分野概念。

四、語義演變

唐代後,“遐狄”逐漸被“北狄”“胡人”等詞取代,但其在早期文獻中的使用,仍為研究古代民族關系與邊疆史提供了關鍵語料依據。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爾雅》(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遐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遐狄(xiá dí)由“遐”(遙遠)和“狄”(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統稱)組成,本義指遠離中原的邊遠地區或少數民族。例如:

二、具體釋義

  1. 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多用于文獻中代指北方或邊疆的少數民族。如《景福殿賦》提到“遐狄”作為長狄族分支,身材高大,後世将其形象用于殿堂塑像以顯威嚴。

  2. 特指“長狄”
    長狄是狄族中身材高大的一支,後世常以“遐狄”代稱,并賦予其鎮守殿堂的象征意義。例如《文選》注釋提到“遐狄鐐質輪菌,彰聖主之威神”。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樂府詩集》《景福殿賦》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按擫奧思白發千丈襃奬不懈猜嫌長楸斥奪遲停唇三口四啜狗尾大恩大德倒洑打嘴巴低眉倒運豆腐乾斷然遏勒感慕高才生梗直勾決國蠹鼓瑟厚答渾似渾元琥珀剪錢燋熱疾據劇樂軍興法開足馬力孔德苦尅闾丘買舩冒取摩勒泥豬瓦狗陪銮親吏铨簡劬儉騷體繕寫詩靈使聘鼠入牛角舒翼松花牋宋家香陶成天戈脫葉王班惘然若失微累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