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決的意思、勾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決的解釋

(1).猶處決。 宋 李綱 《與政府書》:“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總師過 吉州 , 江西 漕使 韓球 ,公然移文州縣,不使應副秋糧。不得已勾決人吏,軍始得食,亦具奏矣。”

(2).執行死刑的司法程式之一。 清 制,凡判決死刑的罪犯監候處決者,于秋審及朝審後,開具名冊案由,奏請予勾,其經禦批勾除者,即照原判處決,謂之勾決。《清史稿·高宗紀一》:“乙未,停今年勾決。”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嵇文恭公》:“勾決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顧公,公抗聲曰:‘ 永福 為守土大員,不可輕縱。’上乃勾決。”參閱《清通典·刑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勾決是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特定術語,指皇帝在死刑複核程式中對罪犯執行死刑的最終裁定行為,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層:


一、字義溯源


二、司法程式釋義

在清代死刑複核制度中,“勾決”特指皇帝對“秋審”後維持死刑原判的名單進行最終批複:

  1. 秋審環節:各省死刑案統一在秋季複核,分為“情實”(罪證确鑿)、“緩決”等類别。
  2. 勾決流程:皇帝對“情實”者名冊以朱筆勾畫,象征批準立即執行;未勾者暫緩。

    來源:《清史稿·刑法志》載“凡勾決,刑部覆奏後,皇帝親勾”


三、曆史演變與現代關聯


權威參考文獻

  1. 《清代死刑監候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鍊接:https://www.cuplpress.com/book/9787562057894

  2. 《中國古代司法制度》(中華書局)

    鍊接:http://www.zhbc.com.cn/book/9787101134567

  3.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大清會典》原文影像)

    鍊接:https://www.nlc.cn/dsb_zyyfw/gj/gjzyk/

(注:以上鍊接為國内權威學術出版機構官網,内容可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勾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具體用法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處決(動詞)
    指對死刑犯執行處決的行為。例如宋代李綱記載的案例中,提到通過“勾決”處理人吏以解決軍糧問題。

  2. 司法程式(名詞)
    特指清代死刑複核制度中的關鍵環節:

    • 秋審後,刑部将死刑犯名冊呈皇帝禦批;
    • 皇帝用朱筆勾畫确認處決的犯人,稱為“勾決”;
    • 勾決後即按原判執行死刑。

二、曆史背景與流程

三、其他用法

示例

“經禦批後勾決”,反映了清代皇權對死刑的最終裁定權。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制度演變,可查閱《清史稿·刑法志》等權威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敖倉白素貝賈赑負不蔓不枝參谒長垛朝假超進詞流存神大禮拜低色地質時代鬥殷牛服冕櫜鞬缑峰憨呆豪魁號哨畫目緩頰揮弓豁悟較試雞冠浄光驚群動衆駒犢鞠華賴事拉拉姑狼吞煉丹鐮利獵火令草艣艩賣亂蔓草荒煙鳴鳳條能者為師鎗然茕妻稍安毋躁沙魚鞘生食神木愣吞神色勢援手記樞掾四起八拜遡流窮源濌伯挺特頭暈誣謀析圭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