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天地之氣。或謂天地。《漢書·叙傳上》:“渾元運物,流不處兮。” 顔師古 注:“渾元,天地之氣也。”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詩:“絶人事,遊渾元。” 唐 楊炯 《盂蘭盆賦》:“渾元告秋, 羲和 奏曉。”
“渾元”是一個具有哲學和文學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渾元”指天地自然之氣或宇宙的原始狀态,常被用來描述混沌未分、完整無缺的初始存在。在道家哲學中,它象征萬物未分化時的統一狀态。
多用于古典文學、哲學讨論及傳統文化領域,現代也可用于形容事物渾然天成的狀态或内在的和諧統一。
以上内容綜合了哲學經典、文學作品及實際應用場景,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功法細節,可參考《漢書》、唐代詩賦或武術典籍。
渾元,古時漢字,指的是聚合萬物、一切有形無形之物都能融合于其中的原初狀态。它是一個混沌、包容的概念。
渾元這個詞的字形有兩個部首,左邊是“水”部首,右邊是“原”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7。
《渾元》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一”就是渾元,即萬物之始。後來,人們将此概念概括為渾元之道。
《渾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渾元」。
在古代,渾元的字形有所不同。音同,但寫作“混元”。如《韓愈集》卷六十八:“夫儉約、隱括之學,本不及成大人者,非學渾元也。”
1. 在渾元之道中,萬物歸于一,一又分化出二,形成矛盾與變化。
2. 這個世界的思想觀念是如此渾元,包羅萬象。
渾元派、渾元養生、渾元功法、渾元之音。
混沌、混亂、融合
清晰、分化、細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