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河上公 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 漢 焦贛 《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輝光照國。” 唐 李邕 《大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繩繩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測已。”一說,孔即“空”,“孔德”意謂以空為德。《老子》:“孔德之容。” 王弼 注:“孔,空也。惟以空為德,然後乃能動作從道。”《後漢書·馮衍傳下》:“遵大路而裵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李賢 注:“孔之為言空也。窈冥謂幽玄也。道以空為主,故無物而不容。”
"孔德"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語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二、複合詞釋義 "孔德"一詞最早見于《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指通達于道的至高德行。王弼注曰:"孔,空也,惟以空為德,然後乃能動作從道。"此處強調德性與自然之道的深度契合。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漢語大詞典》收錄雙重含義:
注:因文獻數據庫訪問限制,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具體章節引用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檢索确認。
“孔德”一詞的含義需從中文語境和西方人名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基本釋義
指“大德、盛德”,源自《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其中:
文獻例證
哲學内涵
道家思想中,“孔德”體現“道”的完美狀态,如《莊子·天地》稱“德”為萬物生成的依據,與“道”相輔相成。
指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他是實證主義創始人,被譽為“社會學鼻祖”,主張以科學方法研究社會現象,代表作包括《實證哲學》等。
現代漢語中,“孔德”作為名字,寓意智慧通達、品德高尚,象征遵循自然規律與本性發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哲學體系或文獻原文,可查閱《老子》及奧古斯特·孔德相關著作。
暗藏安全剃刀婢賤避明布子長期代詞帝城地膚子低回抵極耳箭翻古仿制覆驗付諸一笑枸榔滾核桃駭鷄犀號褂黃花晚節虺隤将尉狡僮甲絲結驷連騎積節近信卺飲嗑口科瑣勞頓冷淘樂虞連通門籍秘館沐猴孽相清點陾陾如寄三緘其口舍業視界事要疏語隨近逐便綏聚鎖肚貼出退聘完配隈映下挫飨殿邪蘇謝玉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