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瑟的意思、鼓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瑟的解釋

(1).彈瑟。《詩·小雅·鼓锺》:“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自來彈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應該多了一雙眼睛。”

(2). 漢 楊恽 與其妻感情甚笃,于《報孫會宗書》中曰:“家本 秦 也,能為 秦 聲。婦, 趙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後以“鼓瑟”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明 歸有光 《歸氏二孝子傳》:“ 華伯 夫婦如鼓瑟, 汝威 卒變頑嚚,考其終皆有以自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面釋義

"鼓"作動詞,意為彈奏、敲擊樂器;"瑟"指中國古代的撥弦樂器,形似古琴,通常有二十五弦。因此"鼓瑟"字面指彈奏瑟這種樂器。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描繪宴飲奏樂的雅緻場景。

二、禮樂文化中的功能

在周代禮樂制度中,鼓瑟是宮廷雅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與笙、磬等樂器合奏,用于祭祀、宴飨等儀式。《禮記·樂記》載"弦匏笙簧,會守拊鼓",瑟作為"弦"類代表,體現儒家"樂以和禮"的思想。

三、文學意象的演變

  1. 高潔品性的象征

    屈原《楚辭·遠遊》以"使湘靈鼓瑟兮"寄托超凡脫俗之志,後世如錢起《省試湘靈鼓瑟》延續此意象。

  2. 知音難覓的典故

    《呂氏春秋》記載鐘子期聽伯牙鼓瑟而知其志,衍生"高山流水"的典故,成為知音文化的原型。

  3. 哀婉情感的載體

    李商隱《錦瑟》中"錦瑟無端五十弦"以瑟音隱喻人生怅惘,賦予樂器悲情色彩。

四、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漢語中,"鼓瑟"除保留古意外,亦引申為堅守傳統技藝或高雅志趣的行為,如"鄉間猶有鼓瑟者"形容文化傳承。在成語"膠柱鼓瑟"(比喻拘泥不知變通)中則含貶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楊蔭浏.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M].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1.
  3.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4. 許嘉璐. 《中國古代禮俗辭典》[M].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991.

網絡擴展解釋

“鼓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解釋

  1. 字面含義
    指彈奏瑟這種樂器。“瑟”是古代撥弦樂器,形似古琴(長約1.5米,25弦),多用于雅樂或宴飲場合。“鼓”在此處作動詞,意為彈奏或敲擊,常見于古文中與“琴”“瑟”連用,如《詩經·小雅·鼓鐘》中“鼓鐘欽欽,鼓瑟鼓琴”。

  2. 操作描述
    瑟的演奏方式為橫置撥弦,音色莊重悠遠,常用于宮廷禮儀或文人雅集,與琴并稱“琴瑟和鳴”。

二、比喻義與典故

  1. 夫妻感情融洽
    出自漢代楊恽《報孫會宗書》:“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通過描述自己與妻子(秦人善歌、趙女善瑟)的和諧關系,引申為夫婦情投意合。

三、文化關聯

  1. 文獻出處
    除《詩經》外,亦見于《禮記·曲禮》“士無故不撤琴瑟”,體現瑟在禮樂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2. 衍生表達
    “琴瑟和鳴”“膠柱鼓瑟”等成語均源于瑟的演奏文化,前者形容和諧,後者比喻拘泥不變通。

“鼓瑟”既是具體樂器的演奏行為,亦承載着傳統文化中情感與禮儀的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豹韬佛塲比像長眠池沼淳重道德信念燈草席嫡堂鬥八反光發躁官秤谷積會推江煙教敕交存交積借紫蹐躬金雞竿金舄鹫殿積中劇跌剾刀诓詐來哲隆谷聾矒珑松滿舵敏斷墨迹未幹默喻辟忌披究平睦啟母石清俸瓊草熱鍋上螞蟻人煙稀少三天沒大小閃倐生孩升值盛指甚為實女適心娛目爽節署額妄人為比無輔武漢大學消極修辭西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