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彈瑟。《詩·小雅·鼓锺》:“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辭·遠遊》:“使 湘靈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馮夷 。”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自來彈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應該多了一雙眼睛。”
(2). 漢 楊恽 與其妻感情甚笃,于《報孫會宗書》中曰:“家本 秦 也,能為 秦 聲。婦, 趙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數人,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烏烏。”後以“鼓瑟”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明 歸有光 《歸氏二孝子傳》:“ 華伯 夫婦如鼓瑟, 汝威 卒變頑嚚,考其終皆有以自達。”
“鼓瑟”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
指彈奏瑟這種樂器。“瑟”是古代撥弦樂器,形似古琴(長約1.5米,25弦),多用于雅樂或宴飲場合。“鼓”在此處作動詞,意為彈奏或敲擊,常見于古文中與“琴”“瑟”連用,如《詩經·小雅·鼓鐘》中“鼓鐘欽欽,鼓瑟鼓琴”。
操作描述
瑟的演奏方式為橫置撥弦,音色莊重悠遠,常用于宮廷禮儀或文人雅集,與琴并稱“琴瑟和鳴”。
文獻出處
除《詩經》外,亦見于《禮記·曲禮》“士無故不撤琴瑟”,體現瑟在禮樂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衍生表達
“琴瑟和鳴”“膠柱鼓瑟”等成語均源于瑟的演奏文化,前者形容和諧,後者比喻拘泥不變通。
“鼓瑟”既是具體樂器的演奏行為,亦承載着傳統文化中情感與禮儀的象征意義。
《鼓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琴瑟之上鼓動弦樂,比喻引起共鳴或激發共同的情感。
拆分部首:鼓(鼓),瑟(石)
鼓的筆畫:8畫,瑟的筆畫:13畫
《鼓瑟》原載于《楚辭·離騷》一文中,作者是《楚辭》的創作之祖屈原。這句詞意味着屈原在楚國的宮中悲憤難抑,彈琴表達自己内心的悲涼。
繁體字為「鼓瑟」。
在古時候,「鼓瑟」的寫法并沒有太多變化,與現在寫法相似。
1. 他以真摯的感情和激情的演奏,成功地鼓瑟了全場觀衆的心弦。
2. 這部電影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鼓瑟了觀衆内心最柔軟的地方。
鼓動、瑟瑟發抖、瑟縮、瑟瑟發震
撞擊琴弦、彈琴引動
無動于衷、冷漠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