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lliant student] 才能、成績高于一般平均水平的學生。也作“高材生”
他是某著名教授的高才生
(1).才質穎異之士。《後漢書·儒林傳序》:“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羅遺逸,博存衆家。”亦作“ 高材生 ”。 清 黃遵憲 《雜感》詩:“亦有高材生,各自矜爪觜。”
(2).稱聰明穎慧、成績優異的學生。 ********* 《經曆》十三:“我在南洋公學求學的時候,雖自覺性情不近工科,但是一面仍盡我的心力幹去,考試成績仍然很好,仍有許多同學誤把我看作‘高材生’。”《文彙報》1992.3.1:“現在 朵拉 早已自稱‘洋串聯’的高才生。”
"高才生"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複合詞,指在學業或特定領域表現卓越的學生群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可拆解為三部分解析:
詞源構成 "高"表示程度或水平的超越性,"才"指天賦或專業能力,"生"特指學習者身份,整體構成偏正結構,強調"才能出衆的學習主體"(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19)。
核心定義 指在學術研究、專業技能或綜合素質方面顯著優于同齡群體的在校學生。中國教育科學院将其細化為三類表現特征:
注:本文核心釋義引用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紙質版,輔助數據參考教育部直屬研究機構公開報告,相關術語标準遵循GB/T 15834-2011《标點符號用法》規範。
“高才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天資聰穎或成績優異的學生。以下是綜合多部詞典和百科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才能、成績顯著高于普通水平的學生,強調天賦或後天成就。例如:“他是某著名教授的高才生”。
詞源與曆史
源自《後漢書·儒林傳序》,指受诏學習古籍的“才質穎異之士”。現代多用于教育場景,如形容名校尖子生。
通用性
兩詞常被混用,《現代漢語詞典》标注為異形詞,但規範用法建議:
使用建議
正式文本推薦“高材生”,而“高才生”更口語化。
如需更多曆史用例或權威詞典解釋,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白镪昌富撤瑟慈笃店鋪飯錢沸鬧奉告冠笄喊魂恒資鴻健壞種畫箭惠普昏花迦箅香簡序蛟電焦明頰食鮆力進入桔柏渡髡放琅珰樂不可支流矢雒棠麥穟麋壽木柶木屧拿捉铍刀平滅破義奇紀傾耳細聽栖寓屈短人迳人牧稔稔膩膩日省三風十愆山兜神機營十赉師術騰牒田胡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外場人晩景霧關雲洞無恙賢哲小範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