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然的意思、斷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然的解釋

(1) [absolutely;resolute;drastic]∶絕對地;無論如何

斷然不能接受

(2) [determined;resolute]∶堅決;果斷

斷然決定

詳細解釋

(1).猶截然。界線分明貌。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後漢書>載班固文》:“ 班固 著《漢書》,制作之工,如英莖《鹹》《韶》,音節超詣……然至《後漢》中所載 固 之文章,斷然如出兩手。” 馬南邨 《燕山夜話·選詩和選文》:“一般地說,詩和文應該有一個界限,完全可以劃分得清楚。然而,這個界限卻不是斷然分開不能逾越的鴻溝。”

(2).堅決;果斷。《朱子語類》卷七二:“己有過,便斷然改之,如雷之勇,決不容有些子遲緩。”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以未定之説,而斷然自謂得聖人之旨,安能使後世必信哉?”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那小西洋人竟未回一頭,斷然地去了。”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六章:“我們明天區委會開會,研究一下基層的問題,必要時采取斷然措施,進行追查。”

(3).一定;必定。《西遊記》第六三回:“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西遊補》第三回:“此事決非别人幹得,斷然是 孫行者 弼馬溫狗奴才小兒!” 清 吳敏樹 《與篠岑論文派書》:“然此二家者,皆斷然為一代之文,而莫能尚焉者也。”

(4).絕對。用于否定式。 三國 魏 嵇康 《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吾無意于庶幾,而足下師心陋見,斷然不疑。”《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前日代勞,不過泛然之事。今番親迎,是個大禮,豈是小弟代得的!這個斷然不可!”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他說,你媽媽是 漢 人,一定要走,沒有辦法;你們是 匈奴 人,斷然不能帶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作副詞或形容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1. 表示态度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 強調處理事情時态度鮮明,不拖泥帶水,不容置疑或改變。
    • 例句參考: 他斷然拒絕了對方的不合理要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21頁)
    • 例句參考: 政府采取了斷然措施,制止了事态的進一步惡化。(《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46頁)
  2. 表示絕對、肯定,沒有任何餘地

    • 強調事物的性質或狀态是絕對的、不容置疑的,常用于否定句或表示結論。
    • 例句參考: 這種說法是斷然錯誤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21頁)
    • 例句參考: 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斷然不能下此結論。(《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46頁)

語義特征

使用場景: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斷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堅決果斷(形容詞/副詞)
    表示态度或行為堅決、不容動搖。如“斷然拒絕”“采取斷然措施”,朱自清在作品中描述“那小西洋人竟未回一頭,斷然地去了”。此用法強調主觀态度的決絕,常見于正式語境。

  2. 絕對(副詞,多用于否定式)
    表示程度上的絕對性,常見于否定表達。例如“斷然不能接受”,郭沫若在《蔡文姬》中寫道“斷然不能走”。

二、詞性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例句與語境

  1. 堅決義:
    “國王李松斷然拒絕”(曆史事件描述);
    “己有過,便斷然改之”(《朱子語類》強調及時修正錯誤)。

  2. 絕對義:
    “思路不通,斷然寫不出好文章”(否定性判斷);
    “斷然不可”(強調禁止或不可能性)。

五、語源與擴展

該詞最早見于古籍如《朱子語類》,兼具文言與現代白話用法。在日語中對應“斷然(だんぜん)”,同樣包含堅決、絕對的雙重含義。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例證及跨語言對比,如需進一步查閱完整例句或用法對比,可參考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镂徧計所執自性表台蔔地不踰時徹聽出處進退純懿摧鋒陷堅盜祿大厮八點饑頂相都保正風環雨鬓幹靈赓響漢字哈什螞合鼓謞激橫草不拿,豎草不拈橫撄滑泥揚波恢闊混沌不分佳良見在身恺悌塊塊欄榥吏議滿身磨兌穆穆純純弄兒傩舞排律蟠郁缥被頗類跷足而待青草山輕口傾滅窮賤棄情遺世三務售世黍醅四楞酸冷鐵牌挖雲衛蔽蝸蟲骛名五品孫纖妍翕動